曾经在烧烤摊上替酒挡局的大窑汽水,如今竟然已悄然易主。
那个打着“大汽水、喝大窑”口号,凭借吴京代言火遍大街小巷的“战狼汽水”,如今已换了“洋主人”。
年销30亿的国产饮料黑马,创始人竟将其卖给了美国资本KKR,这波操作着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扎心”。
![]()
2006年,濒临倒闭的内蒙古小厂被王庆东盘下,改名“大窑”。他别出心裁地采用520毫升的大玻璃瓶包装,在PET瓶和易拉罐横行的饮料市场显得格外“另类”。
玻璃瓶运输损耗大、仓储成本高,但王庆东却另辟蹊径,放弃商超、便利店等常规渠道,专攻烧烤摊、火锅店。
在饭桌上,大窑玻璃瓶远看像啤酒瓶,举起来碰杯不违和,成功解决了不喝酒者的“体面”问题,在东北、西北餐饮圈逐渐走红,还被亲切地称为“9T”。
为了实现全国扩张,2021年大窑找来营销公司华与华,花费800万打造“大汽水,喝大窑”的口号。2022年,又砸下1000万一年签下吴京,并投入1亿在央视、新华网等平台打广告。
![]()
这一系列操作让大窑的国民度直线上升,2023年销量突破30亿,成为冰封的10倍、北冰洋的3倍,妥妥的国产汽水界“黑马”。
销量上去了,大窑的野心也更大了,从只做餐饮渠道到布局商超、电商平台,大窑的发展之路看似一帆风顺。
为了打破“北方依赖症”,大窑在多地投建生产基地,单厂投资超10亿元,可南方市场始终难以打开,全国化布局失衡问题明显。
窑一直对外宣称拒绝外资收购,2019年,王庆东曾表示“大窑不会走这条路”,2023年可口可乐收购传闻传出时,大窑也直接声明“从未计划、也不可能被外资控股”。
![]()
可到了2025年7月,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公告显示,美国资本集团KKR收购了大窑海外控股实体远景国际85%的股权,而远景国际的最终控制人正是王庆东。
按大窑100亿的估值计算,KKR此次收购花费约85亿,王庆东成功套现离场。 这一消息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打脸”,之前大窑大力宣传“国产情怀”,找吴京代言营造“战狼汽水”形象,花1亿打广告塑造“国民品牌”,如今看来,似乎只是为了抬高估值以便卖个好价钱。
![]()
被外资收购也戳中了国产汽水行业的痛点,这些年,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峰等国产汽水都曾被寄予“超越可乐”的期待,但真正能做到全国性扩张、年销量稳定增长的却寥寥无几。
比如北冰洋,2023年销量约10亿,主要市场仍在北方,南方接受度不高,冰峰则几乎只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畅销,出了陕西就难觅踪影。
饮料行业渠道成本高,中小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困难重重,大窑此前靠餐饮渠道突围,但在进军商超时成本大增,只能依赖融资,而这也容易让品牌在资本的浪潮中迷失方向。
不过这次收购大窑的KKR与一些“同业并购”企业有所不同,作为“杠杆收购鼻祖”,KKR投资过青岛海尔、劲霸电池等中国企业,其风格是助力企业改造升级。
![]()
以青岛海尔为例,KKR曾派驻供应链专家重组其采购渠道,三年内帮助海尔降低了16亿元采购成本。
或许KKR的入局能给大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能倒逼真冰峰、北冰洋等区域汽水品牌加速整合,推动整个国货汽水行业从“情怀营销”转向“硬实力竞争”。
被外资收购一事,虽然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但也给国产汽水行业敲响了警钟。
真正的国产崛起,不能仅仅依靠情怀和营销,更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不被资本裹挟的定力。
![]()
希望未来的国产汽水品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坚守初心,打造出真正让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国民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