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且不管吕布能不能算“三国人物”,把他排在首位的争议都不大,蜀汉最后的忠臣良将姜维排在最后,文丑颜良排在徐晃张绣后面,肯定是不公平的,这也让大家可以断定此排名的依据既不是《三国志》也不是《三国演义》,而是出自某个版本的评书。
如果把三国二十四名将的履历和战绩都罗列出来,那实在是太麻烦了,我写着累,您看着烦,咱们还不如以史料为依据,只看前六位和后六位,他们的位置“摆正”了,其他十二位反正是在中间,错个一两位也无伤大雅。
![]()
评论三国名将往往会引起争论,就是因为不同人采用的标准和依据不一样,比如婶子被曹操笑纳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展现过任何武功,“北地枪王”的称号完全是由评书“授予”的——他在电视剧里,更是满脸苦瓜相地充当了曹操的“马童”。
张绣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排名第二十,他前面是排名第十九的魏延,后面是排名第二十一的文丑、第二十二的颜良、第二十三的邓艾、第二十四的姜维。
以史料为依据来评比,这后六位名将除了张绣之外,是不是有五位都受了委屈,我们可以从《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引的史料中去找答案。
在《三国志》和相关史料中,除了孔融之外,几乎所有人对颜良文丑的评价都不高,荀彧说“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就连袁绍的谋士沮授也说颜良不堪大任:“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
颜良因为被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而名声大噪,建安五年二月,袁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荀攸就明确告诉曹操:“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在袁绍军中的地位是否低于淳于琼,这个还真不好说,但颜、文确实是袁军比较重要的将领,起码要比张郃高览重要:“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擒,古文中此字可以理解为活捉,也可以理解为斩杀),绍军大震。”
颜良文丑死得如此“简单”,能在三国二十四将中有一席之地就不错了——当然,这么说是以史料而不是小说为依据的,要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这两人即使排不进前五,也应该排进前十,因为在小说中,徐晃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许褚典韦也强不到哪儿去,张郃就更不用说了。
![]()
颜良文丑榜上有名,而且没有垫底,这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委屈,真正委屈的是他们前面的魏延、张绣,后面的邓艾、姜维。
邓艾为灭蜀首功之臣,姜维为蜀汉战斗到最后一息,还直接或间接“除掉”了钟会和邓艾,这两人的战绩,熟读《三国志》的都知道,就不用笔者赘述了。
魏延有“蜀汉第六虎将”之称,在史料中的表现也颇为不俗,甚至有人说他比赵云还强——这又是一个可能会引起争议的问题,所以咱们只是一笔带过:蜀汉也叫季汉,是按照汉朝军功制度加官进爵的,魏延要是没有显赫的战功,刘禅和诸葛亮也不会封其为假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关内侯不属于彻侯,彻侯中没有亭、乡二字的,就是县侯)。
邓艾、姜维、魏延可能都受了委屈,张绣在曹操那里受了委屈,在《三国演义》中也表现得像一只菜鸟,是评书为他“正名”,还给了他一个比较霸气的绰号,事实上此人也真不简单,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严格一点说都是死于张绣之手,贾诩和胡车儿也帮了一些忙。
![]()
张绣并没有太给叔叔丢脸,能一次性干掉曹营那么多重要人物,在三国时期还真找不出第二个,笔者看《三国志》的时候,总是有一些莫名其妙:典韦和曹昂、曹安民战死的时候许褚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跑哪去了?
张绣手下除了胡车儿,好像并没有特别能打的武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被张绣一个突袭打得丢盔弃甲丧魂落魄,我们还能说张绣不厉害吗?
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本文的依据是《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的史料,而不是《三国演义》或相关评书,史料中的张绣跟曹操正面硬刚一点都不虚:“(建安)二年春正月,公(曹操)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张绣军那一箭射在曹操哪里,史书没有记载,但能射伤曹操,仅此一项,就够张绣吹嘘(忧惧)半辈子了。
![]()
三国二十四将后六位盘点完了,咱们该说说前六位的,这里面争议最大的可能就是赵云和典韦了,但要是以史料为依据,这两人恰恰是问题不大的。
赵云两次救刘禅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宋朝朱熹编著的《资治通鉴纲目》、元朝胡一桂编著的《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元朝赵居信编著的《蜀汉本末》、明朝章如愚编著的《群书考索》中,赵云都是刘备取得汉中并自封汉中王的首功之臣:“操自长安出邪谷,军遮要以临汉中,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
《资治通鉴》和《华阳国志》也记载了赵云在入川之战时的功劳:“(建安)十九年,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入巴郡。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赵云没有问题,典韦更没问题,就是把典韦排在吕布前面,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三国志·卷十八》的记载很详细:“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开大阵对大敌,典韦带领敢死队击退吕布,个人武功之高可想而知——吕布用的是不是长戟,关羽用的是不是大刀,其兵器有多重,在史书中找不到记载,但典韦一双铁戟的分量,确实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
吕布和典韦虽然没有看见三国鼎立,但毕竟都是《三国志》中有记载的名将,所以说他们是“三国名将”也不算太错,至于关羽张飞马超谁更强,那还真不是太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们最后都吃上了刘备的俸禄,不可能闲着没事在校场上比武论高下的,我们只能从史书中找到这样的记载:“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这样看来,关羽排在张飞前面,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真正值得商榷的,还是马超——罗贯中颠倒了马超起兵和马腾被杀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所以往往会引起很激烈的争论,看《三国志》的和看《三国演义》的,往往会吵得不可开交。
咱们只讨论不争论,大家各抒己见但要通用以标准:在您看来,以史料为依据,三国二十四名将的前六位和后六位,哪些实至名归,哪些受了委屈?要是以小说为依据,应该排在前五名的,还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