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快来点个关注,下次串门不迷路。

这两年,关于“35岁就业歧视”的话题始终都是一个备受舆论关注的社会热点。
如果说,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在用人上偏向于“年轻人”还解释得过去。
可作为“就业风向标”的机关事业单位,也给35岁以上的求职者设置门槛,就说不过去了。
不过,随着舆论关注度的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期,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发布了2026年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告,有一条引起热议。
![]()
报考条件中规定:
考生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 ,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放宽到了43周岁以下。
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
这就意味着,已经迈入中年的80后 ,如果有想法,还能为编制再拼一把。
再联想到不久前,媒体还报道过,四川多地放宽了对事业编报考年龄的限制。
比如眉山,今年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考,本科考生年龄就放宽到了1986年10月13日及以后出生即可。
![]()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解决大龄就业问题,35岁门槛是躲不过去重点,政府部门无疑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岁。
老龄化现象在加剧。
不管是延迟退休,还是提高医保缴费年限,应该说,都算是应对老龄化的一个手段。
可此前,媒体这边还在大谈老龄化带来的难题,用人单位却始终都在给大龄就业人员设限。
35岁求职没人要,35岁以上优先被裁员,如此矛盾的做法,对劳动者显然并不公平。
![]()
按理说,35岁左右的员工,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如何就成了被人嫌弃的职场“边缘人”?
坦白说,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我们根本捉摸不透。
刚毕业的学生,它说太年轻“没经验”,就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等你年龄大了、经验也有了,它又开始嫌弃你有了家庭羁绊以后,“没激情、没冲劲”。
反正就是用人单位一张嘴,咋说咋有理。
就像有的用人单位解释,限制年龄是觉得,年龄越大,给单位贡献的时间就越短。
很明显,他们的员工的付出,理所应当的视为“做贡献”。
这也就不难理解,曾经“996、007”的工作模式,为什么会大行其道。
![]()
暂且不讨论双方地位平等与否,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能力俨然不是一个正比例关系。
想来有这样的招聘方,能选出多么优秀的人才,很值得怀疑。
这一次,公务员与事业编,都放宽了报考年龄限制,也是一个适应老龄化发展的就业趋势。
让大龄就业人员也能平等的占有就业机会,这也符合国家保持就业稳定、扩大就业机会的政策。
当然,也应该看到,政策的推广难度不小。
首先,这个年龄放宽到多少,就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难题。
有网友说,既然已经放宽到了 38周岁,为什么不直接放宽到40周岁,也给更多大龄就业者机会。
有人呼吁再大胆一点,干脆取消年龄限制,只要没到退休年龄,理论上都有报考的机会。
对此,也有人反驳“并不现实”。
![]()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60周岁退休,59岁考上公务员,还有什么意义,就为了占社保的便宜?
有网友就不赞同“占便宜”的说法。
按照现行规定,59岁之前别管交了几年,到了退休年龄,只要不够缴费年限就享受不了退休待遇。
这又何来“占便宜”一说。
确实,理论上说,放开年龄限制,才是保障就业公平的第一步。
而且,年龄只是用人单位筛选员工的其中一个条件,完全不用担心大龄就业者会抢了年轻人的饭碗。
笔者一直有种感觉,用人单位在解决35岁就业歧视的现象上,好像陷入了“预设难度”的误区。
因为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就干脆把问题冷藏,这也是一些部门解决难题的惯用心态。
![]()
心理学上,称之为“鸵鸟心理”!
至于到底是故意的逃避,还是确实想不出解决办法,也只有用人单位最清楚了。
放宽年龄限制,从中央机关开始,逐步推进到基层公务员招考,应该不会一蹴而就。
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我们当然不希望时间拖得太长,当然对拖延也会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毕竟这不是一两年的事,只要有一点进步,都算是一种成功。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旨在表达个人观点,提倡大家理性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