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画师们进行创作
![]()
一幅工笔牡丹画作的雏形
![]()
免费技能培训
10月10日,巨野县书画院内一片静谧,唯有画笔在宣纸上轻轻游走的细微声响。画师们凝神运笔,勾勒之间,牡丹花瓣的轮廓渐次清晰,一幅工笔牡丹画作初具形态。
“创作一幅工笔牡丹画,需反复推敲底稿,再覆上熟宣或绢帛进行勾勒,讲究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介绍,作为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巨野工笔牡丹画以菏泽牡丹为核心题材,在传承传统工笔画技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审美与工艺元素。一幅作品的创作通常包括勾线、分染、罩染、题款用印4个步骤,看似简洁,实则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力。
近年来,巨野工笔牡丹画频频亮相国际舞台。由巨野县书画院组织创作的《花开盛世》《锦绣春光》等精品佳作,相继在青岛上合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级重要活动中展出,并在人民大会堂、国家会议中心(上海)等国礼展厅亮相,标志着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社会认可度达到新的高度。
“目前,巨野书画产业从业人员已超过2万人,其中以农民画师为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巨野工笔牡丹画传承人徐凤秋表示,县里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书画产业发展,重点面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开展免费工笔画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丹青绘就致富路,妙笔生花促振兴。目前,巨野县已形成涵盖8个绘画专业镇、50个专业村、56家基层画院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农民画师成为创作主力。全县年创作工笔牡丹画达150万幅,通过遍布全国的1000余个销售网点,这些承载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品不仅走入千家万户,更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
从乡土田园到国际舞台,巨野工笔牡丹画师们正以画笔勾勒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图景,描绘出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绚烂篇章。
菏泽日报 记者 李若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