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事合拍、微信秒回、节日礼物一样不少,怎么还是走到离婚?
![]()
”——昨晚,北京朝阳民政局门口,35岁的林先生把结婚证往桌上一拍,俩红本儿刚盖完章,他老婆转身就把定位关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
我蹲旁边排队,听见他跟工作人员嘟囔:她把我微博、Keep、高德全查了个遍,连晚上刷牙两分钟都要截图打卡,这哪是过日子,是当犯人。
我脑子里嗡一下,这哪是离婚,这是卸载一个24小时运行的监控APP。
回家路上刷手机,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刚出的报告甩我脸上:68%“有性有爱却离”的夫妻,病根是“情感控制”,比三年前跳了23%。
最刺眼的数字是45%用上了数字化查岗,定位、步数、消费提醒,一样不落。
![]()
林先生不是孤例,他只是把“婚姻”活成了“后台权限”。
再说性。
上海性治疗师那边新鲜出炉的样本,71%“规律性生活”的离婚夫妻,其实是在演。
一周两次、姿势打卡、完事互夸,像完成KPI。
![]()
陈先生跟我喝酒时说过,他和前妻最后半年,亲热前要先设闹钟,15分钟热身,结束互相打分,低于八分第二天补一次。
身体碰着,脑子各刷各的手机,像两台合作默契的榨汁机,榨完就洗,洗了就收。
医生给这病起了个名叫“性爱分离综合征”,治法是“非性肢体接触训练”,说人话就是:先学会摸头不硬,再谈别的。
更离谱的是“假性共情”。
![]()
清华脑成像实验刚证实,一方拼命“我理解你”,其实只是把自己剧本硬塞给对方,对方大脑前额叶直接罢工,沉默六个月后,激素爆表,进入“情感冻结”。
周先生说他前妻最经典的一句:“我知道你累,所以替你点了外卖,你别不知好歹。
”他听完连吵架都懒,直接闭嘴,半年后去民政局,说话功能像被拔了网线,现场安静得能听见鼠标点击声。
三件事串一起,我算看明白了:技术把控制包装成关心,KPI把亲密包装成任务,自我感动把沟通包装成理解。
![]()
婚姻里一旦全是“表演”,人就不是人,是演员,是数据,是ROI。
林先生出门那刻,他老婆把共享位置关了,他第一反应不是伤心,是“终于不用天天被直播”。
你说这婚该不该离?
要我说,该。
![]()
不是不爱,是再演下去,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
最后一句话:当婚姻开始像APP一样要求授权、更新、评分,卸载才是唯一的自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