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需要多少钱能将万科这一地产企业逼成被执行人?答案是250元。这一结果或许令人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
![]()
2025年4月21日,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为250元。“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句话在此刻得到印证。
![]()
不仅深圳万科,万科子公司因小额执行款成为被执行人的情况已呈蔓延之势。2025年10月10日,广州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2.27万元,执行法院为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一同被执行的还有广州万科的多家参股公司。
2025年8月12日,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也成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8.59万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此外,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多家万科100%控股的子公司,均在当地法院被执行,且时间几乎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
除多起被执行案件外,近期万科还有两位高管陷入舆论漩涡。
![]()
一位是任职不到一年的董事长辛杰,一位是前任总裁祝九胜。二人堪称万科的“门面”,前者公告辞职,后者被传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他们恰好分别代表万科的“现在”与“过去”。
![]()
先看辛杰。2025年10月13日,万科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申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长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万科任何职务。事实上,在辞任公告发布前,地产圈已盛传辛杰失联二十多天。但既然能申请辞职,至少说明辛杰人身自由未受限制,但其具体行踪仍成谜。
有人疑问,辛杰突然辞职是否与深铁多次向万科“输血”有关?2025年1月起,面对巨额债务,万科管理层已放弃抵抗,大股东深铁开始全面接管万科。身为深铁董事长的辛杰,也于2025年1月同时担任万科董事长,成为深铁、万科双料董事长。
此后九个月,万科累计获得深铁输血资金260亿元。难道是这笔巨额输血出现问题?可能性不大,不说这些借款需经深圳相关部门层层审批,单论万科当前处于舆论焦点,无数目光紧盯,作为一把手的辛杰,不至于在此刻冒险违规。
那辛杰的辞职是否属于正常职务调整?客观来看,很难界定为“正常”。辛杰生于1966年,2025年59岁,即便按国企通常63岁退休的惯例,他也已临近退休,却在此时突然辞职,显然不合常理。
辛杰的离职意味着,国资通过无限借款为万科兜底还债的路径,已蒙上一层阴影。2023年底万科危机初现时,深圳国资委不仅明确表态“万科是国资大家庭的一员”,还承诺若万科遭遇极端情况,将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协调债权人、对接金融机构融资等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应对风险,确保其不发生经营危机。
深圳国资委也履行了承诺。过去两年,上述提及的帮扶方式均已落地,这才有了深铁向万科输血260亿元的后续。但需注意,此前分析深铁与万科关系时提到的“囚徒困境”——国资委出手救助的前提,是万科具备“可救活”的潜力,否则只会造成更大规模国有资产流失;且国资强调的“兜底”,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大前提。
因此,对万科“是否可救活”的判断至关重要,对各类输血方式“是否符合市场化、法治化定义”的界定也同样关键。尽管万科引入国资并非在辛杰任内推进,但2021年起,辛杰实际上一直扮演着万科与国资之间的“纽带”角色。
在“万科是否可救活”的判断、“持续输血是否符合市场化与法治化”的界定上,辛杰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能够为万科争取有利条件。如今这一“纽带”消失,未来谁能做出上述判断、谁敢承担判断责任、谁有能力继续为万科向深铁乃至深圳国资委争取有利支持,都成为未知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辛杰的离职就代表国资对万科的态度发生反转,但万科未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一点几乎已成定局。而在当前的混沌期,对万科前总裁祝九胜的调查,进一步将万科的未来推向更迷离的境地。
![]()
2025年10月14日,第一财经报道称,祝九胜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事实上,2025年1月就有媒体爆料祝九胜被带走调查,当时祝九胜通过更新朋友圈回应传闻,但也有人质疑该朋友圈是其家人代发——证据是,自1月后,地产圈再无祝九胜的公开动态。而此次爆料后,祝九胜连朋友圈辟谣的动作也未出现。
![]()
为何对祝九胜的调查每次都能引发轩然大波?因为祝九胜本身代表了万科“高速扩张的地产时代”。
加入万科前20年,祝九胜一直在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工作,最高任职分行副行长,掌握大额放贷决策权。期间,建设银行与万科的合作频繁,祝九胜的金融专业能力与个人资源也被万科看重。
2012年,祝九胜加入万科,担任分管资金的高级副总裁,负责银行、信托等融资计划,掌握万科全部资金调度权,甚至万科事业合伙人持股平台“盈安合伙”的资管计划,也由其负责。因此,在万科内部,祝九胜一直有“财神爷”之称。
不过,祝九胜曾有过两年“出走”经历。2015年12月31日,祝九胜提交辞呈,2016年初赴任深圳鹏鼎创盈董事长,并兼任该公司旗下全资互联网金融公司“鹏金所”的法人代表。万科对祝九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时隔不到半年,万科便斥资3亿元入股鹏金所,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变相将祝九胜“拉回”万科体系。
祝九胜还兼任徽商银行非执行董事、绿景中国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而这些公司均与万科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2018年,万科新领导班子亮相,尽管董事长郁亮处于核心位置,但外界发现,万科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正是“出走”两年的祝九胜。
从离职时的高级副总裁,到回归后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的晋升属于“破格提拔”。因此,外界普遍认为,祝九胜的“出走”实则是万科的“特意安排”。万科对祝九胜的“优待”还不止于此——祝九胜担任总裁时,万科发布公告称“祝九胜从未受过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
但事后媒体查证,2017年2月15日、2018年7月24日,深交所曾两次对祝九胜作出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显然,万科为留住这位“财神爷”,在公告中作出了虚假陈述。说到底,祝九胜的经历,本质上关联着“过去十年万科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向与资金使用”等核心问题。
若祝九胜确实被调查,则意味着对万科过往资金流向的“清算”已启动,甚至对万科过去发展路线的“复盘”也已开始。
![]()
那么,这两位高管的异动,对万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如前所述,辛杰与祝九胜代表的是万科的“门面”,但万科当前的核心问题不在“门面”,而在“里子”——房屋销售遇阻、债务压力巨大、近13万员工生计面临不确定性。
第一类声音来自当年参与万科“跟投”的员工。所谓“跟投”,是指地产公司要求部分员工以投资款形式参与项目建设,最终根据项目盈利情况获得相应收益。设置这一制度,一方面可缓解地产公司融资压力,另一方面能让公司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初衷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同时倒逼项目部提升收益率——毕竟项目盈利越多,员工收益越高;若项目亏损,员工可能面临跟投本金损失。
根据万科年报,累计有1214个项目引入跟投机制,员工跟投总金额超300亿元。
但当前现状是,不少项目已交付,员工的跟投收益却出现兑付困难。例如长沙森林公园古山村项目、深圳公明项目、贵阳翡翠公园项目、厦门白鹭湖项目、郑州万科方顶驿项目、沈阳法库代家庄项目、云南抚仙湖项目、西双版纳曼西缇项目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