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随着中国对稀土资源出口管控的持续强化,印度、韩国、日本、德国等多国相继向中方作出明确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及制品将严格限制最终用途,禁止转口至美国。这一系列承诺标志着全球稀土供应链正经历深度重构,中国通过技术管制与出口规则重塑,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战略性资源领域的主导权。
![]()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已按照中国要求提交终端用户证明,声明自中国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国内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产业。数据显示,印度在2024至2025财年计划进口约870吨稀土磁体,总价值超30亿卢比,其中镝、铽等关键元素对电动车电机和高效电子设备至关重要。印度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坦言:“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中国的供应链,澳大利亚、美国或印度本土矿源均无法满足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的承诺反映了其对中国稀土产业的高度依赖,以及在中美博弈中维持战略自主性的务实策略。一方面,印度需确保关键材料供应不中断以支撑国内制造业升级;另一方面,其不愿卷入中美地缘竞争,避免因触碰国际贸易红线而遭受损失。
![]()
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国的承诺则更多源于中国对稀土全产业链的技术管制。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与第62号公告,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提纯、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并要求任何涉及军事用途的稀土采购需经中方联合审查,审查周期延长至90天。
日本:住友金属矿山公司虽宣布投资12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设稀土分离厂,但初期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5%,且在高端磁材领域仍依赖中国技术。
韩国:三星、LG等企业已调整供应链布局,但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韩国政府私下承认,其制造业“离不开中国的供应支撑”。
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因未签署“技术不扩散承诺书”,被迫取消对美国普拉特·惠特尼集团的稀土萃取装置销售,导致后者F135发动机维修周期延长40%。
![]()
美国的反应凸显了其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4年美国进口的镝、铽等重稀土元素中,78%来自中国,而这些元素是F-35战斗机隐身涂层和导弹制导系统磁体的核心原料。受中国管制影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暂停三条F-35生产线,雷神公司则因磁体供应不足降低“标准-6”防空导弹产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指责中国“对抗世界”,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称,中方此举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美国企业则坦言,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导致稀土磁铁材料价格暴涨五六倍,即便加价也难以买到所需材料,生产订单延后两到三个月。
![]()
中国的稀土管制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虽加快马来西亚工厂扩产,但其轻稀土产品仍无法替代中国在军事领域的重稀土应用。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最新报告中均将稀土技术出口管制列为“最不可控的黑天鹅事件”之一,指出欧美企业试图通过技术替代和本地化研发摆脱对中国依赖的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中国推动的《稀土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已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要求出口稀土产品标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进一步抬高了美国进口成本。美国国内强硬派虽主张启动《国防生产法》重建供应链,但财政部长警告称,这将耗费至少250亿美元公共资金,且短期内难以见效。
![]()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中国“通过一项出口管制,成功地动摇了美国军工基础、贸易政策的可信度以及盟友体系的凝聚力,这种战略效率前所未有”。随着中方措施的持续推进,全球“摆脱美国依赖、加强与中国合作”的趋势愈发明显,而美国单边主义的施压策略正遭遇系统性反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全产业链,谁就握住了未来的命脉。中国的稀土政策,正以坚定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终将自食其果,平等合作才是长久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