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第十届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在杭州举办

0
分享至

10月15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滨江区委宣传部承办,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杭州市滨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的“第十届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论坛以“场景里的新时代及其文艺表达”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和媒体记者等160余位嘉宾参会。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董耀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中共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翟慧清先后致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沈勇,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荣兴,中共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滨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胡嘉欢等出席开幕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袁正领主持开幕式。

会议认为,近年来涌现的一批现实题材作品不乏优秀之作,但与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相比,在总量上还不够大,在质量上好作品还不够多。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强化使命担当,锚定时代坐标,深耕时代土壤,记录时代变迁,讴歌时代精神,以有建设性的文艺评论引领文艺作品充分展现“场景里的新时代”。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坚守文艺评论的主体性,弘扬独立理性的批评精神;力促评创结合,增强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坚定性、整体性;提升评论的审美高度,增进对伟大时代和壮阔生活的深刻洞见;热情拥抱新技术,探索文艺评论的更多可能;强化文风话风建设,支持青年评论工作者挑大梁、当主角,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赵晓刚表示,浙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重要时期,之江大地和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的新时代场景,是文艺创作和评论的富矿。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始终坚持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以高质量评论点亮精品创作之路,以高水准创作厚植评论实践土壤,共同描绘新时代浙江勇立潮头、共富先行的生动场景,为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劲文艺动能。

翟慧清表示,新时代孕育新场景,新场景催生新文艺,新文艺肩负新使命。滨江的实践场景带来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推动实现文艺的全新表达。期待专家学者以文艺创新理论阐释滨江“文化融合、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的文化建设路径,动态捕捉数字经济与文艺跨界的“正在进行时”,广泛传播创新精神、实干底色与人文温度,让更多人透过文艺评论听见奋斗者的时代强音、读懂场景里的中国故事。


主论坛现场


彭锋、王廷信、罗怀臻、尹鸿、冷凇、夏烈发表主旨演讲

当天上午举行了主论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顾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等发表主旨演讲。主论坛由袁正领主持。


分论坛现场

当天下午举行了造型艺术评论、舞台艺术评论、影视和网络文艺评论、动漫创作与评论四个分论坛,分别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唐东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沈勇,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彭文祥,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主持。来自各艺术门类评论界、创作界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51人作了发言,其中有21人是从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中择优遴选出的代表。


唐东平、沈勇、彭文祥、盘剑主持分论坛

与会嘉宾深入研讨现实题材创作与时代精神表达,一致认为,文艺创作应准确把握“写谁”与“为谁写”这一根本立场,扎根人民生活,紧扣时代脉搏,从现实土壤中汲取创作养分,用有温度的作品反映时代气象;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坚守审美理想,秉持客观理性,以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为文艺创作提供价值引导;文艺评论工作者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勇于打破艺术门类、行业、学科的固有界限,在融合视域中解读文艺作品与现象;评论与创作应建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同聚焦重大现实主题,助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思想深度和审美高度的精品力作。


论坛现场

据悉,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原名“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是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创办的常设性品牌论坛。2015年以来,该论坛始终致力于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和发声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西湖论坛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创作现场,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各艺术门类、汇聚广大青年文艺评论家的重要平台和文化品牌。

编辑 | 李振伟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美术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
5519文章数 42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