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时光滚动着王朝的名字,也卷走了未能被记住的平庸。周朝八百年,说长不算太长,却也不是简单一句“长命”能解释的。头两百年,鲜明挺拔;剩下那五百年,周王室似乎一直在寻找复兴的机会。想追上辉煌,却始终慢了一步。所以周天子成为了诸侯手里的玩偶?有没有哪一次,哪怕只是一瞬间,王室差点转危为安?
分封制,周武王那套安排,一开始还挺靠谱吧?土地,宗族,功臣,各自被分掉一块天下。也是亲信,谁会信不过自家的兄弟?立在殷商废墟上,想搭建出一张庞大的掌控网。控制天下,不靠手下人,怕是做不到。但想多了,到了第三代,第四代,血缘远了,记忆淡了,权力却越积越多。诸侯开始自说自话,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从王都到远方,谁都想多点地盘,多点权利。等到周王室想伸手时,手已经不够长了。没看明白也没管住,分封变成了拧不回来的拧巴。
早期那些分封的诸侯,还算规矩,毕竟说到底是武王自己的兄弟和亲戚。等人换了,代际变了,权力和资源就在他们手上沉淀下来。各自割据,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还管天子的命令?离京的越远,越不受管。王室想管,管不着。财政也慢慢变瘦了,收入少,军队和行政各环节都跟着缩水。不是说没办法,厉王还找尝试过改革。他拿山林和水域开刀,本来是想把财政补一补,可老百姓不干了。王室被推倒,厉王出逃。这一出也像早就注定似的。
王室威望掉到底,人民也不信了。诸侯趁乱把自己的地盘捏得更紧。厉王走了,空出来的位置给别人占了。可到这个时候,周天子已经不怕被挑战,根本没人相信有天子的命令还能管事。整个政治体系松松垮垮,像搭在沙堆上的屋顶。什么“共主”,到底是谁在做主?
厉王改革失败给后来的君主也添了一层阴影。谁再敢折腾?周宣王再努力也掰不过权力的惯性。表面上严肃,内部腐败烂掉。军事比不了这些诸侯了,想改变怕也只剩空想。曾有周昭王带兵南征,想守住铜矿,起兵南下。蝉声里,军队走散。自然灾害接连袭击,六师损失惨重。昭王丧军,等等再看,这军威彻底完了。军事之后就挤占着天子的权威。诸侯为所欲为,王室只能眼睁睁看着地盘一点一点被蚕食。想动手没兵,想立威没人管,天子说话像自言自语。
又到周幽王,一场烽火台上的闹剧。为了宠妃褒姒,一个玩笑,却成了灾祸。诸侯意气消失,信任荡然无存。申侯联合犬戎大举进攻,西周城破,幽王身死。天子这顶帽子人人喊打,王都需要逃到洛邑。这一搬家也不是什么能让人愉快的事。进入所谓的东周,只有虚有其表的尊号。实际上各地诸侯都在自己的地盘里称王称霸。谁理会王室命令?东周天子连一般的城邑都得靠别人“捐赠”。
比如“勤王”晋文公,表面帮王室,边屯边“协助”,城池和土地都慢慢归自己。你说帮助王室,谁知道呢?明眼人看得出来——管是帮忙,还是偷着卷地皮,最后吃亏的总是王室自己。
春秋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每一场都像给天子权威又添上一道裂缝。东周名义分春秋战国,越分越碎,权力也一点点散落。春秋时,还看重礼仪面子。齐桓公、晋文公“尊王攘夷”,口号喊得响,实际谁为天子付出过什么?尊王成了政治借口,天子变成了可以搬出来用用的牌。战国时期,彻底不讲那些虚礼。诸侯都争着自立为王,国名冠上“王”字远远甩开了天子的旧头衔。王室变成了两个分家,西周国和东周国。彼此弱得可怜,还互相内斗,一点都不像什么“共主”。
狠一点说,周王室的没落不是一时的失误,分封制刚开始时像药一样起作用,后来变成了毒药。你说要是厉王不上山林水域,百姓可能少受点苦?但如果不这么干,王室就更没钱,军队更糊弄,说不定还有别的问题。好像怎么做都不对。军队落败,王室的话没人信。其实后来的嘉靖王、景王这些人也不是天天混,偶尔也想过改革,但权力早被地头蛇们分没了。
权力分散、内外压力,军事底子薄了,财政也歇了,最后的尊号彻底变成了空壳子。想要扭转,谁胆大心细,谁能一呼百应?看看春秋晚期那些大诸侯,各占一国地,小天子的地盘少得可怜,甚至有一年还差点连粮都不够!哪还有什么尊重?连史书上都写不明白,东周晚年的王室到底管了什么事。有人说分封制本来就制造了隐患,但也有后代皇帝在前期模仿分封做法用得不错。分?合?谁说得清。
更别提王室腐败,官员跟着诸侯混吃等死。军队养不起来,衣甲都得依靠诸侯捐助,天子家里的土地和收成连最穷的诸侯都看不上。谁还在乎周天子的命令?
有学者跟我讲,周宣王其实修过水利,打过仗,逼诸侯听话一阵子。那段时间是不是差点要好起来?但转念想,没用啊,诸侯们更强了,王室再努力只是苦劳。有人觉得厉王死后,周王室政权也不是全灭。东周还是撑了几百年。但实权?真得有吗?权利往往是被削掉的,谁还能真说周王室还有机会复兴?
春秋以后,诸侯名存实亡,名义归天子,但实际掌控权越来越偏向地方。等到最后,周天子成了群雄争霸时的标志物,像一颗老旧棋子。战国七雄,合纵连横谁还理会王室存在?王室两头分裂,自顾不暇还要应付内斗。有人说,权力的失衡是无可避免的结果,可也不是谁不想扭转局面。只是力不从心。
看看参考书上那些数字,公元前256年,最后两国周王室被秦国彻底灭掉。翻过那一夜,周天子的名字从历史里慢慢淡去。周王室的故事——分封制的积弊、内部权力的腐化、军事的衰败、地方势力的膨胀——就是中原辽阔土地上最不甘心的一段旧事。
怎么说都不会有完美答案。有人觉得周王室太仁慈,不够狠;有人说诸侯自立,终究是分裂的路。也有人赞同:周朝漫长,不应该只有发光的两百年。而没落、衰亡,谁又能控制得住?历史上的复兴,总是靠机会与无数转折。但周王室,错过了太多机会。想起来也许有些遗憾。这样的时间长度,注定故事不会单一。各自角色、各自挣扎,最后的命运都藏在无数细节里。
最后,八百年王朝画下句点。如果细细去看,谁都不是完全的输家,也不是一直的赢家。漫长王朝,有光也有暗,复杂情况掺杂着偶然与必然。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困境和选择,终究变成历史的一部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