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范晓涵
10月16日下午,作为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楚商回乡招商引智(欧洲)专题对接会在武汉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教授梅鹏以“湖北人才环境与创新发展机遇”为题,基于自身经历分享了他的归国4个月来的感受。
![]()
活动上,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原丹麦奥尔堡大学助理教授、2024年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梅鹏,以自身从丹麦归国赴武汉发展的经历为切入点,详细分享了自己选择湖北、扎根湖北的思想历程与感悟,生动展现了湖北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强劲吸引力及全方位保障体系。
作为曾在丹麦拥有稳定教职与成熟科研平台的学者,梅鹏教授在分享中解答了“为何放弃海外舒适圈归国”的核心问题。他表示,7年前出国求学时,便怀揣“学有所成、归国奉献”的初心,而选择武汉,一方面源于家人在此的乡愁羁绊,更重要的是湖北蓬勃的发展潜力与对人才的真挚诚意,让他看到科研理想落地生根的可能。
“湖北的资源条件已不逊于欧美发达国家,尤其对工科科研人员而言,成果转化效率是突出优势。”梅鹏教授提到,在丹麦,科研成果落地虽可行但时间成本高昂;而武汉光谷已形成“芯片-器件-模块-系统”完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集聚2000多家相关企业,科研与产业的无缝衔接,为科研人员搭建了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
更让海外人才安心的,是湖北构建的“国家-省级-校级”层层递进的人才保障体系。作为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梅鹏教授不仅获得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还拥有高度科研自主权——仪器采购、国际学术会议参与等事宜均获学校全力配合;安家费快速到账,有效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且无需切断与北欧的学术联系,反而能依托国内平台深化国际合作。
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湖北的省级保障措施更显“贴心温度”。梅鹏教授以自身经历举例,“轻舟行计划”为他解决了从海外离职到国内入职的过渡期难题,专项补助消除了“空档期”的生活压力;“楚才卡”则一站式对接孩子入学、家人就医等服务,仅用4个月他便完全适应武汉生活,“这份高效与贴心远超预期,湖北的人才政策是精准滴灌的及时雨”。
![]()
除政策支持外,湖北还为人才实现了“科研与生活的双向圆满”。梅鹏教授表示,华中科技大学拥有开放自由的科研氛围,跨学科合作便捷,学校“你只管创新,其他交给我们”的支持力度,在丹麦难以实现;生活层面,湖北既有丰富的商业与自然资源,又具备“居中独厚”的交通优势,更重要的是家庭团聚带来的温暖,这些都是他乡无法替代的,还可兼顾北欧式舒适与中国式温暖。
楚商回乡招商引智(欧洲)专题对接会由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省商务厅、省教育厅主办,湖北省人才集团承办。本次对接会深度融合楚商回乡行动与历年对欧交流成果,旨在打造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高端平台,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驱动,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人才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