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本智和,很多球迷的观感确实比较复杂,不过咱们今天先不讨论他代表日本打球这件事,单说他在赛场上的表现,确实有些地方值得琢磨。
你看啊,每次他打出好球或者领先的时候,那个庆祝方式总是特别激烈,又蹦又跳、大声喊叫,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这种表现要是偶尔一次倒也正常,但每次都这样,就难免让人感觉有点过了。
其实在乒乓球这种需要高度专注的运动里,情绪管理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咱们看那些顶尖选手,比如马龙、樊振东,他们得分后也会喊一声,但更多的是给自己鼓劲,很快就恢复到准备下一个球的状态,这种收放自如的能力,恰恰是高水平运动员的必备素质。
![]()
从运动科学的角度来看,过度亢奋其实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体力消耗,你别看只是喊几声、跳几下,整场比赛下来,这部分能量消耗可不小,特别是在大赛打到后程,每一分体力都特别宝贵,二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光顾着兴奋了,反而会影响对下一个球的准备。
再说个有意思的现象,你发现没有,张本往往是在领先或者刚打出好球时特别兴奋,这种时候,对手其实正处于困难时期,如果他能够保持冷静,乘胜追击,可能效果会更好,但因为他自己先激动起来了,反而给了对手调整和反击的机会。
![]()
这就要说到乒乓球比赛的心理博弈了,真正的高手,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懂得控制比赛节奏,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冷静,什么时候该兴奋,这些都是学问,说白了,比赛不光是比谁球打得好,更是比谁的头脑更清醒。
说到张本的成长经历,他确实比较特殊,从小在聚光灯下长大,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这种环境可能让他形成了比较外放的性格,把情绪完全释放出来,或许是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
但问题在于,现在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少年选手了,作为职业运动员,特别是想要达到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必须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不光是为了让比赛看起来更“好看”,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
咱们可以对比一下其他优秀选手,比如德国的波尔,打了这么多年球,不管得分失分,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这不是说他不投入,而是他懂得把精力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再比如日本队内的水谷隼,他比赛时就显得沉稳很多。
![]()
其实很多专业教练都会给队员进行心理训练,包括如何控制兴奋度,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等等,这些都是科学训练的一部分,如果说技术动作是硬件,那心理素质就是软件,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张本来说,如果他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改进,或许能让他的职业生涯再上一个台阶,毕竟他的天赋和技术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要是能在心态管理上更成熟些,相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说到底,咱们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要对某个运动员指手画脚,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技术、战术、心态,这三者就像是一个稳固的三角架,缺少任何一条腿都站不稳。
作为观众,我们当然希望看到精彩的比赛,看到运动员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作为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这本就是体育精神的真谛,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选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都值得尊重。
![]()
说到底,比赛场上最终要靠实力说话,这个实力不仅包括技术能力,也包括控制比赛的能力,其中情绪管理就是很重要的一环,把这方面处理好了,才能说是一个真正成熟的运动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