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加沙刚刚才从一场激烈的拉锯战中喘口气。以色列宣布阶段性撤军,战火暂时平息,外界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哈马斯就开始了另一场“战斗”——这次不是对外,而是对内。
哈马斯的武装人员重新出现在街头,恢复了对城市的全面控制。没过两天,加沙市中心传来消息:8个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当场处决。哈马斯方面不避讳,直接承认这些人是“通敌者”,并称这是一场公开的“清洗行动”。
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回应中表示:“这并没有太困扰我。”一句话,让整个事件的温度骤降,也让外界对这场“秩序重建”背后的政治意味开始重新审视。
![]()
哈马斯亮刀
表面上看,哈马斯是冲着通敌者来的,但其实他们更关心的是手里的权力能不能保得住。以色列撤军刚刚开始,哈马斯就已经在街头放出话来:所有非法持枪者必须在48小时内上交武器,同时给出一个礼拜的“大赦”窗口,听着像是讲规矩,其实更像是给对手下最后通牒。
那8个人的命,也就栽在这“规矩”里。据哈马斯自己的说法,这些人是战争期间为以色列干脏活的,甚至参与了暗杀哈马斯指挥官的行动。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没在“大赦”期限前主动交代。结果,就是被当众枪毙,毫不遮掩,还全程录像上传。
哈马斯这样高调处决,不只是为了“复仇”,更是立威。他们要清楚传递一个信号:这片地盘上,现在还是他们说了算。谁要是对他们的控制权有意见,那就可能变成下一个跪在街头的人。
![]()
这种公开处决的方式,说白了就是用血来立规矩。不管国际怎么看,哈马斯更在意的是本地人服不服。他们知道战争结束后,加沙必然要重新洗牌,而这洗牌的过程,谁先下手,谁就早一步站稳脚跟。
这场“清洗”也不是临时起意。哈马斯的社交媒体账号早就开始铺垫,说要铲除“背叛者”,还列出一堆所谓证据,说这些人和以色列关系密切。真真假假没人能确认,但目的很明确:通过制造恐惧,把底层控制力重新拉回来。
当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那边坐不住了。阿巴斯的办公室发出强烈谴责,称这完全是违法,是哈马斯赤裸裸的暴力统治。换句话说,阿巴斯在告诉国际社会:这不是治理,是篡权。
但哈马斯不在乎。对他们来说,加沙的“重建”不只是盖房子,更是决定谁来拿钥匙。他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将来谈判桌上的那一把椅子。
![]()
特朗普“没太困扰”
事情的发展让人震惊,但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当被问到怎么看待哈马斯的这次街头处决时,他没有回避,也没有指责,只是淡淡地说:“这并没太困扰我。”
这可不是一句随口的回答。特朗普说这话,是在白宫正式记者会上,话题正围绕着加沙的战后局势。他的意思很清楚:虽然哈马斯做得不好看,但起码他们能控制住局面。相比之下,让加沙继续乱下去,对美国来说才是更大的麻烦。
特朗普的立场其实早就埋下伏笔。他之前抛出的“20点协议”里,确实写着要解除哈马斯的武装,但也强调要尽快稳定加沙,推进重建。现在看来,他选择先抓“稳定”,至于“解除武装”,那是之后的事。
![]()
这就是特朗普式的现实主义。他不太关心哈马斯是不是“人权之敌”,他更关心的是加沙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拖不完的泥潭。如果哈马斯能把街头控制住,那就暂时让他们控制,先别管他们怎么控制。
但他也不是毫无底线。特朗普话里还有一句:“如果他们不解除武装,我们就会解除他们的武装。”这话虽然轻描淡写,但其实是在划红线。他等于说:你们现在维持秩序可以,但别忘了最后得听我的。
这种策略,说白了就是“先默认,后清算”。特朗普赌的是:哈马斯手里暂时有枪,但只要美国愿意,随时能让他们交出来或者干掉。他要的不是道德上的胜利,而是政治上的主动。
![]()
不过,这种做法也引来了不少反弹。美国国内不少议员和人权组织都看不下去,觉得总统这是在给暴力行为开绿灯。联合国方面也对这次街头处决发声,呼吁进行调查,防止战后加沙变成法外之地。
以色列那边也不好受。内塔尼亚胡早就表过态,战争的底线就是让哈马斯从地图上消失。现在哈马斯不仅没消失,还在街头“执法”,这让以色列政府压力山大。特朗普的态度虽然没有直接支持哈马斯,但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无疑在削弱以色列的立场。
所以说,特朗普的“没太困扰”,表面上是冷静,实质上是一次风险押注。他想在不动兵的情况下,让加沙暂时安稳下来,但这条路到底能走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
真正的冲突才刚开始
加沙现在的局面,其实是“三方角力”:哈马斯想保住地盘,以色列想彻底清除,特朗普想快点稳定。这三股力量,目标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但都盯着同一个问题——哈马斯的枪,最后能不能放下?
哈马斯很清楚,靠嘴说服不了世界,所以他们用枪先把街头稳住。他们的算盘是:等到战后安排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说:“看,我们能管事。”这样就能争取到重新进入治理架构的资格。
但以色列绝不接受这个剧本。内塔尼亚胡多次强调,不管哈马斯是不是维持了秩序,只要他们还拿着枪,那这场战争就没结束。换句话说,以色列不只是要打赢战争,还要彻底消灭哈马斯的存在。
![]()
而特朗普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想快点把“美国出马,中东稳定”的剧本演完,好交一份政绩;但同时他也知道,如果放任哈马斯做大,迟早又得出兵。而出兵这事,无论是民意还是预算,美国都不想再碰。
还有个问题更棘手:巴勒斯坦内部根本不团结。阿巴斯和哈马斯水火不容,根本不可能一起坐下来谈治理。哈马斯的强势回归,不但没推动巴勒斯坦统一,反而把裂缝撕得更大。
未来怎么走,全看“解除武装”这一步能不能迈出去。可现实是,哈马斯不傻,他们可能会做做样子,比如把武器集中起来、换个名字成立新组织,但本质不变。而美国和以色列也未必真能一夜之间拔掉他们的根。
![]()
国际上有人建议派维和部队介入,但这主意听着好,执行起来难得要命。加沙的局面复杂到,连谁算“合法”,都说不清楚。外部力量一旦介入,很可能陷入更深的泥潭。
所以现在这份“停火”,说白了就是各方暂时扛不住了,先歇口气。可局面没解决,问题没谈拢,火药味一直都在。哈马斯手里的枪,特朗普嘴里的话,以色列心里的恨,还有加沙人民的苦,哪个都不会随着时间自然消散。
![]()
结语
哈马斯在街头处决8人,是赤裸裸的政治动作;特朗普说“没太困扰”,则是赤裸裸的现实选择。这两种态度放在一起,告诉我们一个很冷的事实:在国际政治里,枪声有时候比道义更有分量。
加沙的未来,不靠呼吁、也不靠愿景,而是靠谁能先占住地盘、赢得话语权。而现在,哈马斯在用枪抢地位,特朗普在用话压局势,以色列在等机会动手。和平的门没关上,但钥匙还没人找到。
这场关于秩序、权力和武装的角力,才刚开始。谁退一步,谁就可能被踢出局。而那些跪在街头的人,其实就是下一轮谈判桌下最沉重的筹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