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集,樂道影像带大家游览了苏州四大园林,以及苏博、平江路等街区,接下来我们去扬州领略一下当地美景。在这里我们游玩了两天,主要景点是个园和瘦西湖。
![]()
↑ 个园北门,7点半开门
第一天先去的个园,上图可见,门口右侧写着“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奇怪了,介绍苏州园林时,我们说四大园林是指苏州拙政园、留园、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没有个园呀。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法,上面的说法是因为1961年以上四个园林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用个园代替留园的版本,来源于199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的四大名园,所以大家也不必纠结了,扬州本地宣传当然采用后者了,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进入北门后,实际是进入了后花园
清朝扬州大盐商,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耗资600万两白银,历经20多年建成。因为园主人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并以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取“竹”的一半形似“个”字,故而得名(也有标榜自己算半个文人之意)。
![]()
↑ 竹叶象不象“个”字?
![]()
↑ 后花园小景
我们是从北门入园,从后花园往南一路逛过来,南门其实才是过去的正门,就在东关街上。个园以叠石艺术闻名于园林界,而且分别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
↑ 春山在个园南部,竹林中有石笋
![]()
![]()
↑ 以上两张为夏山,太湖石堆叠的假山
![]()
↑ 秋山一角,由黄石堆叠而成,朝西,体积最大。据说园主人少年不得志,中年才发达,所以特别喜爱硕果满满的秋山
![]()
↑ 冬山也在南侧,占地最小,由宣石构成,宣石也称雪石,愈旧愈白
![]()
↑ 抱山楼横跨在夏秋两山之间,西侧为夏山,东侧为秋山
“壶天自春”是取刘凤诰《个园记》中“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景为世外桃源。“壶天”最早出自《后汉书》,说的是有一个人在楼上,发现集市中有位卖药的老者,每当散集时就跳入悬挂的壶中,后来他多次拜访,老者也带他进入壶中,看到里面别有乾坤,且二人餐饮了一番,后来老者说他是天上神仙,因过被罚,今天后就要离开了。这里应该是以小见大,小园子有大景观的意思吧。
![]()
![]()
↑ 池畔清漪亭
![]()
↑ 住秋阁旁的树叶在逆光下仿佛带有一丝秋意
![]()
↑ “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只是这处景致是在个园东边了,应该规划到西边
![]()
↑ 个园西边的小径,清新雅致
![]()
↑ 最美公厕
![]()
↑ 这处景致也优美,谁能告诉我那两个字写的什么?
![]()
↑ 夏山,竖幅,有点象狮子林
![]()
![]()
↑ 个园之旅比较悠闲,可以细细品味竹林光影
![]()
![]()
↑ 个园是典型的前宅后园,南部宅院厅堂两间
虽然这次旅游一路天气都好,扬州也是白云朵朵,但天气也颇闷热,下午去了广受好评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吧,也算避避暑。该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建成开放,馆内设施先进,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设有3个常设展、6个专题展。
![]()
↑ 中国古代船只模型及介绍
↑ 环绕式大型幕布循环播放运河视频,沉浸式数字体验
↑ 一楼的馆内仿古建筑,小吃街,隔一段时间还是安排模拟下雨,我还是第一次见
瘦西湖是扬州唯一5A级景区,安排第二天早晨去逛逛。到达公园南门附近时,见到李白塑像和著名的 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下扬州是指水路从中原顺流而下。
![]()
↑ 李白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真是最好的旅游推广词,可惜只能趁暑假!
![]()
↑ 旁边有冶春茶社,扬州餐饮老字号,主营细点小吃。为了早进公园,匆匆吃了混沌和豆浆就抓紧入园,味道一般
![]()
↑ 瘦西湖南门。我采用通常的游玩路线,南门进,北门出,门票100!网购便宜5元好像
瘦西湖不是真正的 “湖”,而是由历代疏浚河道形成的狭长水景,沿途串联起白塔、五亭桥、钓鱼台、二十四桥等标志性景点,水域面积36公顷(比大明湖小一点,但陆域面积大)。正因为它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的瘦西湖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是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
![]()
↑ 小金山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四面环水的人工岛屿,建于清代中叶
![]()
![]()
↑ 小金山附近景点,没细查资料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名称源自古代文人吹奏乐器的雅集功能。相传乾隆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这里是观赏著名的五亭桥绝佳位置。下面几张照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
↑ 五亭桥,别名莲花桥(5座风亭就像5朵出水的莲花),位于瘦西湖水道之上,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历经八次大修
![]()
↑ 景色优美,缺点就是桥有点显小了,应该后退一点用更长焦段的,但难得3只黑天鹅排队过来,我也担心后退后有其他游客跑到我前面挡住。其实也很好了,不是吗?
![]()
↑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
↑ 南岸的白塔和水榭
![]()
↑ 建于清代的吹台(不查资料还以为是欢莹呢),这里肯定得用框景拍摄手法啦,很巧来了只小野鸭!不过排队拍照的人很多,圆洞附近的游客也要p掉,需要后期
![]()
↑ 佳能相机镜头忽然出问题了,无法继续拍摄!
没想到啊,拍完了最重要的五亭桥后,我的相机就出问题了!因为时常会刷到相机维修视频,一见这个Err01错误我就知道,这是EF 24-70F2.8 II代的设计缺陷所致,该型号镜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磨损导致排线断裂,尤其是小光圈时。但凡这个镜头,早晚会出现这个问题,而III代已经更改了设计,修正了这个问题,可佳能拒不认错,害我浪费700大元更换了整个对焦组件。当然这是后话,我是回济南后修的,所以随后的照片都是手机拍摄了:
![]()
↑ 清乾隆年间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喇嘛塔制,27.5米高。《清朝野史大观》提到“一夜造白塔”的传说,大致是说乾隆游玩时说这里象北海,只是缺白塔,当地盐商听闻后一夜就造好了白搭,连皇帝也感叹盐商真有钱。
![]()
![]()
唐朝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据传是当时扬州有二十四座桥,桥上还有美人吹箫,也有人认为二十四桥就是指一座桥。现在的二十四桥就只是指一座桥,就是这座1990年复建的拱形小桥。
![]()
↑ 现代版二十四桥
![]()
↑ 静香书屋,是依托清代书画名家金农画室旧址重建的古典园林景观
![]()
↑ 静香书屋内静谧清雅,里面种了很多梅花树,开花时很适合拍汉服
![]()
↑ 梅花洞门、飞檐古亭,我喜欢这里
![]()
↑ 石壁流淙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万花园北面区域,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这是2007年重修的
![]()
↑ 扬派盆景展览馆门口,很有韵味
![]()
↑ 扬派盆景是以江苏扬州为中心形成的中国盆景艺术流派,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 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
↑ 不光有室内盆景,还有室外盆景
![]()
↑ 到了景区北面,远处是大明寺,在瘦西湖景区外了,我没有去参观
虽然瘦西湖景致不错,但100元的门票价格还是略高,感觉五六十差不多,我在炎炎夏日中逛了一多半吧,差不多逛了50块钱的。
![]()
↑ 北门附近的 瘦西湖书画院
在市区打车时,路过史可法纪念馆,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租车师傅说史可法害得后来扬州十日屠城,所以扬州人不喜欢史可法,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扬州是个悠闲的城市,此次行程我也没安排那么紧,所以后来得空我也前来参观一下。史可法是河南开封人,明末政治家、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扬州为他设纪念馆,是因为清军南下时,他在扬州组织抵抗,多尔衮劝降无效。城破,史可法自尽未死,为清军俘虏,不屈就义。虽然客观评价,史可法本人没有突出政绩,手下将领大都投降了清军,没有做出太多有效的抵抗,但他平日清正廉洁,临危宁死不屈,对明朝忠贞可鉴,精神可嘉,值得肯定!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甚至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
↑ 史可法塑像
![]()
↑ 史可法衣冠冢。1645年,年仅44岁的史可法就义后, 其 嗣子副将史得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扬州城外梅花岭下
![]()
↑ “梅观”亭,梅花当然是象征他的高风亮节了,这处景致蛮好
在史可法纪念馆里,还有一家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我进去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扬州在西汉时置广陵郡,著名古琴曲《广陵散》就在这附近广为流传,“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我也发现扬州的琴坊挺多,我就住在古琴一条街旁边,离个园也很近。
![]()
↑ 古琴介绍
离开史可法纪念馆,傍晚来到东关街,这里是扬州有名的历史老街。整条东关街长一公里以上,文化底蕴深厚,来之前功课没做到位,所以只走了西边的一小段,走马观花看了个大概。街上放的也是童丽的《烟花三月》,扬大酸奶买了一杯茉莉花味的,味道不错。
![]()
↑ 夜色下的东关街
东关街上有谢馥春门店,这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扬州本地老字号,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10年(1830)。谢馥春制作的香粉以形似鸭蛋而闻名于世,为清廷贡粉,百姓冠称“宫粉”。传统产品鸭蛋粉、冰麝油及香件,通称谢馥春“三绝”,1915年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大奖,成为当时化妆品著名品牌和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东关街附近其他老字号也很多,“扬州三把刀”的标识多次见到,原来这是以厨刀、剃头刀和修脚刀为代表的扬州饮食文化、美发文化、沐浴文化以及技艺、民俗等相关文化形态的总和。我多次在扬州看到修脚店,扬州修脚,也称“足医”,俗称“扦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诊疗法。“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扬州人的生活状态。皮包水看到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喝早茶,但出租车师傅跟我说,扬州这里喝早茶就是吃早餐,不一定喝茶,那我更相信第二种说法,也就是蟹黄大汤包啊。至于晚上的水包皮,就是澡堂泡澡搓背,包括修脚等,据说现在有的用一次性修脚刀,应该去体验一下的。
文章最后,还是照例晒一晒当地美食。首先是扬州炒饭啊。我们听从出租车师傅建议,来到当地人气很旺的一家扬州炒饭-二春炒饭。果然人气很足,要了个号,等了二十多分钟才排到我们。
![]()
↑ 二春炒饭当地人也很多,排队一般得二十分钟
![]()
↑ 屋子里面几个伙计正炒得热火朝天!炒累了门口抽根烟,轮换别人
![]()
↑ 最贵的炒饭38元一份,还有其他便宜一点的其他口味的,我们也都点了,性价比不错的。
![]()
↑ 38的扬州炒饭,据说是用隔夜米饭,搭配鸡蛋、火腿、虾仁、青豆等,
热气腾腾带着锅气一大碗,颗粒分明,味觉层次丰富,好吃!
除了炒饭,还得尝尝淮扬菜啊,早就知道淮扬菜是四大菜系之一,形成并发扬于扬州和淮安,特点是精工细作,清淡平和,现在的国宴就是以淮扬菜为主。也难怪,别看现在扬州车牌是苏K,但在唐宋时期,扬州是一线大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处商贾云集,达官贵人们“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里上扬州估计说的是南方富人吧),争寻美味。
![]()
↑ 早餐烫干丝 , “一柱擎天式”装盘。简单说 就是豆腐干切细丝,略烫一下,然后淋上酱油、麻油等调料,金带围饭馆10元,软嫩好吃,中午又点了一份,样子不太一样
![]()
↑ 响皮薄肉多的大蟹黄包,里面汤汁晃荡,先插吸管吸汁哦
![]()
↑ 响油鳝糊在苏州吃过,这次在金带围饭店又点了一份,98元,和苏州的大同小异,表面看鳝丝不多,实际下面不少。
有几顿是在宾馆附近的金带围饭馆吃的,中国淮扬菜饮食文化传承基地,挨着个园北门。后来得知,金带围是一种芍药花,红瓣黄腰或重台紫花束金腰,比较吉祥,芍药和琼花都是扬州市花,传说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美丽的琼花才兴建大运河,这太牵强了,且据考证,宋朝后扬州才出现琼花。要说扬州和济南有什么共同点,市树都是柳树啊。
除了金带围,还去了别人推荐的淮扬老字号生东1996饭店。这里的两人套餐,味道不错,两个人还真吃不大了,不光打了包,还得去古运河边上遛一遛消食。体现扬州厨师刀工的是“文思豆腐”,把豆腐切成头发丝一样,扬州厨师的刀工果然了得!狮子头常见,我也不放上来了,看看文思豆腐吧:
![]()
↑ 文思豆腐,真是好手艺!
两天的扬州之旅到此结束,照片也真不少。下集樂道影像带您去游览南京玄武湖。
(本集完)
樂道影像 原创精品 转载注明出处 谢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