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落地实施,10月16日,济源市济水中心学校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在东街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辖区内三名优秀教师同台竞技,通过议题式教学、情境化课堂等创新模式,让道德教育扎根课堂,让法治观念浸润童心,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张卫杰老师执教的《我为班级作贡献》一课学习目标明确,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导入,以“温暖收集瓶”和“为班级成长树写承诺”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思考,使抽象的道德观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宋思思老师执教的《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以“幼苗成长需呵护”图片导入,通过视频解析“未成年人”的法律定义,结合家长视角与生活案例,剖析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并借助案例分析、游戏闯关等明晰不同年龄所具有不同的法律概念,最后以“未成年人是否该做家务”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也应承担相应责任与担当。
张彩霞老师执教的《走近科学家》一课,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了“走近‘星’世界,困难大揭秘”“连线科研‘星’,聆听心里话”“讲述‘星’故事,绘出‘心’图谱”三个环节,通过视频、虚拟对话、小组合作、故事分享、实验观摩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寻找科学家在“艰辛”中找到“动力”的精神密码。学生课堂上参与度高,体验感强,实现了从“情感触动”到“价值内化”的升华。
![]()
教无涯,研无尽。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不仅展现了济水中心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教师们通过生活化情境、互动式议学、AI赋能等方式,让法治教育“活”起来,让道德认知“深”下去,真正实现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供稿:王晓飞 李晨路)
编审:吕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