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写的 “Au”,其实是 2000 年前的秘密暗号?
刷到这篇的朋友,肯定对 “O₂”“H₂O” 不陌生,但你知道元素符号最早是古埃及人的 “商业机密” 吗?公元前 3400 年,埃及人在冶金时为了保密配方,用特殊符号记录金属原料,这便是化学符号的雏形。
更有趣的是古希腊人的操作 —— 他们把金对应太阳、银对应月亮,用占星符号代替金属名称,比如火星的符号就代表铁,因为两者都带着 “炽热感”。而中国东汉的炼丹家更绝,直接给水银起了 “姹女” 的代号,硫磺叫 “黄芽”,外人看配方跟读古诗似的。
直到 1813 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才定下规矩:用元素拉丁文的首字母做符号,比如金(Aurum)的 “Au”、银(Argentum)的 “Ag”,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化学语言。
二、记不住元素符号?这 3 招比口诀好用 10 倍
被 “Na、K、Cu” 逼疯过的举手!其实不用死记硬背,这几个方法亲测有效:
1. 拼音联想派(适合中文母语者)
钠(Na):拼音 “nà” 直接对应,读出来就记住
锂(Li):“lǐ” 的发音和符号完美匹配
钨(W):拼音 “wū” 的声母就是 “W”,再想想灯泡里的钨丝形状,双重保险
2. 谐音脑洞法(自带画面感)
金(Au):看到金子忍不住喊 “哎哟(Au)”,这反应太真实了
钾(K):甲乙丙丁的 “甲” 是老大(King),简称 “K”
铜(Cu):过量铜有害,得对它说 “See you(Cu)”
3. 形状记忆术(视觉型选手必学)
氧(O):像不像你呼吸时张开的嘴?
硫(S):弯弯曲曲的,活脱脱一条小溪
钨(W):灯泡里的钨丝就是 “W” 形,根本忘不掉
三、元素符号冷知识:朋友圈装 X 神器已备好
中文名称是 “造” 出来的:我们现在用的 “钠、钾、镁” 等字,全是清末科学家徐寿创造的!他规定金属元素带 “钅” 旁,气体带 “气” 字头,读半边还能猜对发音,不得不服先辈智慧。
符号里的 “致敬密码”:钔(Md)是纪念门捷列夫,钬(Ho)来自 “holmia”(斯德哥尔摩古称),甚至还有以女神命名的钒(V),源自希腊神话的 “凡娜迪丝”。
化学家的冷笑话密码:“为什么钾是好故事家?因为它有很多 K(key)故事”“想对钠讲笑话?别问,问就是 Na(No)”,懂的人已经笑出声了。
第一次记混的元素符号是哪个?有没有自己的独家记忆技巧?评论区分享一下,抽 3 个朋友送 “元素符号趣味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