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嘲笑那些早几年买房的人,说他们“傻”,“被高房价绑架”。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想对他们说一句话:请不要嘲笑当年买房的人。你没买房,不是因为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你看透了城市和市场,而很可能是因为你当时没有钱。如果你有钱,而且足够多,你也一定会买。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20年,我和老公在广州买了一套93平的房子,总价295万。首付95万,我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掏空,还借了亲戚的钱。贷款200万,利率5.5%,月供1万4。我工资到手9000,老公工资8500,房贷还完,家里只剩三千多块钱。三个孩子要养,生活费要管,偶尔孩子生病、上培训班,每一笔开销都得精打细算。那时候,我咬着牙下定决心买房,因为我怕再不买,未来根本没有机会。可你们别以为这是一件轻松的事,它几乎把我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买房之前,我也是挣扎的。每天计算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想着能不能拼出首付,能不能承担每个月的高额贷款。我问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是不是高估了自己?可转念一想,如果不买,房价只会越来越高,到时候连租房都成问题,更别提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现实很残酷,选择少得可怜。
贷款压得我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每个月发工资,我第一件事就是算房贷,算生活费,算孩子的开销,剩下的钱连一顿安心的晚餐都难保证。我老公每天回家刷视频打游戏,不帮我带孩子,也不分担家务,家里的气氛常常压抑得让人窒息。我们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心里满是自责和无力感。
有人说买房是投资,是资产增值,可现实让我明白,房子更多的时候是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房价涨跌、贷款压力、生活开销、孩子教育,每一件事都像重锤,敲在我心上。看着邻居、同事甚至朋友轻松置换新房,我心里不是滋味;但换做我有足够的钱,恐怕也会选择跟他们一样,把自己套在高额房贷里,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
买房的人,没有谁是真的傻。每个人都是在经济能力、生活压力和社会环境的逼迫下做出的选择。没钱的人,选择观望;有钱的人,选择出手。选择背后,是生存的无奈,是对未来的焦虑,也是对孩子和家庭责任的承担。房子,从来不是简单的物件,它是压在生活上的大山,是责任和压力的集合体,是让人每一天都紧绷神经的存在。
每次夜里看着孩子睡得安稳,我都默默提醒自己:撑下去,一切都会过去。可每天面对房贷和生活,我都觉得自己像是被绑在城市里的一块石头,动弹不得。买房原本是为了改变命运,可现实却像另一种牢笼,把人困在焦虑和责任里,让人喘不过气。
所以,请不要嘲笑当年买房的人。你没买,不是因为你多聪明,而是因为你当时没有足够的条件。如果你当时有钱、有能力,你也会像他们一样,咬牙买下那套房,把自己捆绑在房贷和责任里。只是每个人背负的生活不一样,压力不一样,而痛苦,却是相似的。
生活从来不容易,买房的人和没买的人,承受的压力不同,但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房子不是自由,而是责任和压力的代名词。每一次看账单,每一次算开销,每一次孩子生病,都是对生活的一次提醒:买房的人,活在高楼里,也活在焦虑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咬牙撑着,努力让生活继续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