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泰州多位消费者在网上集体爆料,直指当地糖*儿童摄影闭店引发的预付卡纠纷,数十人跟帖诉说相似遭遇,让预付式消费的“维权难”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据消费者回忆,糖*摄影最初选址华润社区附近,后迁至盛和小区,2025年下半年却突然关门停业,不少人手中的预付卡服务尚未到期。网友“米粥”便是受害者之一,她此前充值办理的“三年自由拍”会员,如今只剩一堆无法使用的原图,后续服务彻底“断档”。
![]()
更让消费者气愤的是,闭店一段时间后,他们收到通知称会员服务将由另一家摄影公司承接。本以为是“转机”,没想到却陷入新的消费陷阱——承接方明确要求消费者额外加钱,否则无法继续享受原合同约定的服务,相当于变相增加了消费成本。
10月14日,相关情况被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与辖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即便涉事企业已注销,消费者仍可向经营者个人追究责任,通过司法程序追回预付卡内剩余余额。
事实上,这类纠纷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泰州已有多家摄影机构曝出闭店跑路问题,且普遍存在“闭店前仍疯狂推销储值卡”“后续接手方通过加价变相缩水服务”等共性问题。此前,消保委也曾多次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前,务必核查企业经营状态,避免一次性投入大额资金,降低风险。
从根源来看,预付式消费乱象频发,源于其“天然风险链”:商家常以“充值越多优惠越大”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却在服务承接、停业清算等关键环节缺乏明确约束;部分经营者还通过模糊合同条款、口头承诺替代书面约定等方式规避责任,等到消费者发现问题,往往已陷入被动。
不过,今年5月实施的《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明确依据。该新规直指行业痛点:若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转让合同义务(如A店倒闭后,B店接手却不按原约定服务),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即便原商家已关停,若A店以B店名义承接会员,A店仍需承担履约责任。此外,新规还明确,退款时需按原折扣价扣减已消费部分,并向消费者支付相应利息,让维权有了“硬支撑”。
面对预付卡陷阱,消费者也需主动做好防范:首先要“理性充值”,对“长期套餐”“高额优惠”保持警惕,优先选择短期、小额充值,不盲目为不确定的服务预付资金;其次要“留存证据”,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退款条款,对商家的口头承诺及时录音或留存文字记录;最后要“及时维权”,一旦发现商家停业、变相加价等问题,尽快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依据新规向法院起诉,避免因“忍气吞声”让自身权益受损。
商业经营的长久之道,从来不是靠“套路”锁定客户,而是以靠谱的服务赢得信任。唯有商家守住诚信底线、监管部门强化约束、消费者提高警惕,才能逐步化解预付式消费的乱象。
图文来源:泰无聊论坛
综合编辑:泰州百晓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