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导游李海威胁游客“到免税店你坚决上不了车”
前言
出国旅游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最近发生在泰国的一起事件,却让人心里发堵。
一段不足两分钟的视频曾在社交平台快速传播,视频里中国籍导游对着同胞嘶吼威胁的画面,让不少计划出境游的人心里一紧。
这场发生在泰国的“老乡坑老乡”事件,在网上传开后,大家都炸了锅。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
导游李海威胁游客“我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李海事件
2025年10月13日下午,泰国一辆旅游大巴停在专为低价团服务的专卖店门前,导游李海的情绪突然爆发。
当时游客们因不愿购买店内商品,消费金额远低于他的预期,他抓起扩音器冲着车厢里的人放出狠话,说不消费就不让上车,更直言要让游客回不了中国。有游客悄悄拍摄视频,他立刻上前手指几乎戳到镜头上,逼着对方删掉内容。
![]()
导游李海威胁游客删除视频
这段视频流传开后泰国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根据大巴车牌号和购物店位置,警方很快锁定了李海所在的旅行团,第二天就将他成功逮捕。
调查发现李海持中国护照在泰国长期从事导游工作,却始终没有合法的导游证件,属于非法执业。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不是他第一次犯事,早在2018年,他就因强迫游客购买乳胶枕、辱骂拒绝消费的老人被曼谷警方逮捕,当时涉事的旅行社负责人也一同被拘留。
![]()
新闻截图
此次事件中李海供认自己主要依靠低价旅游团谋生,行程里安排的购物点能给他带来回扣收入,当天因为游客消费太少,他觉得亏损严重才动了怒,不仅用语言威胁,之前还出现过限制游客人身自由的情况。
目前李海已被正式逮捕,雇佣他的涉事旅行社两名负责人也因聘用非法导游被拘留。按照泰国相关规定非法导游最高可判两年监禁,旅行社违规聘用则面临最高两年监禁和50万泰铢的罚款。
根据泰国旅游警察总署公布的进展,李海因非法执业、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已被法院提起公诉,案件预计会在近期开庭审理。
![]()
旅行团
低价团陷阱
李海事件的核心诱因是低价旅游团,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常常以“千元出国游”“含机票全包含”等宣传吸引游客。
比如市面上曾出现过2000元左右的泰国6日游,甚至更低价格的“零元团”,单看报价远低于正常的交通、住宿成本,根本不符合商业常理。
![]()
图源网络
这些低价团的运作逻辑很明确,就是用低价作为诱饵,再通过强制消费填补成本、赚取利润。游客报名后会发现行程里的景点安排得很少很仓促,大部分时间都被拉去各种购物店,包括乳胶制品店、珠宝店、蛇药店等。
导游会提前向旅行社垫付“人头费”,相当于花钱从旅行社“买”来游客,只能靠带领游客购物拿返佣回本,返佣比例最高能达到游客消费额的45%。
![]()
旅行团
游客一旦拒绝购物或消费不足,导游就会从最初的好言劝说变成言语威胁,像李海说的“回不了中国”就是常用话术,抓住了游客在异国他乡担心安全和行程受阻的心理。
2024年8月,上海游客王女士报名的1980元泰国5日游,就被导游强制带往4家购物店,因拒绝购买3万元珠宝,不仅被限制在购物店1小时,后续两个景点的行程也被取消。
![]()
旅行团
黑导游产业链
低价团的乱象背后是一条成熟的黑导游产业链,李海只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这条链条的起点是国内中介,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低价广告招揽游客,然后把这些游客转包给泰国当地没有资质的旅行社,从中赚取差价。
泰国的无资质旅行社则专门对接这类“生意”,他们不会雇佣有正规资质的导游,而是找李海这样的非法从业者。
![]()
旅行团
这些非法导游很多来自专门的黑培训班,2017年曼谷就曾曝光过类似培训班,警方联合军方突击检查时,查获了大量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无证学员。
学员要缴纳2000泰铢学费,学习的内容不是正规导游知识,而是如何推销“三无”产品、用话术拿捏游客心理、掏空游客钱包,培训班还会统一保管学员手机,防止他们对外泄露信息。
购物店是这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很多商店专门对接低价团,与黑旅行社、非法导游形成长期合作。导游带游客到店消费后,商店会按约定比例返还佣金,部分商店甚至会配合导游给游客施压。
![]()
泰国旅游
除了强制购物,还有个别黑导游会趁机偷窃游客财物,2017年芭堤雅就有一名女导游以帮忙看管为由,偷走游客1万泰铢、400元人民币及500港币。
泰国旅游业背景
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很高,2024年吸引了3554万人次外国游客,带来超过1.67万亿泰铢的旅游收入,贡献率达到18%。
![]()
泰国景区
中国游客是泰国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2024年前11个月就有超过620万人次到访,稳居泰国国际游客数量第一位,泰国还计划在2025年将中国游客数量提升至900万人次。
正因为旅游业对经济影响重大,泰国对破坏旅游信誉的行为向来态度严厉。从数据来看2024年1-10月,泰国共查处非法导游案件87起,其中中国籍非法导游占比达到62%,这些案件中90%都与低价旅游团相关。
![]()
泰国旅游图片
类似李海的案件此前也多次发生,2018年芭堤雅就有一名黑导游因游客购物少,直接逼迫旅行团领队下车,导致10名游客只能连夜包车返回曼谷并提前结束行程。
当年普吉岛的华语导游联谊会还曾组织维权抗议游行,因为正规导游需要辛苦考取资质,却要面对黑导游抢占客源、拉低行业服务质量的困境,收入常常没有保障。
每次这类案件曝光,泰国警方都会快速介入调查,从锁定嫌疑人到逮捕往往不超过24小时,涉事的旅行社和购物店也会被牵连调查。
![]()
泰国旅游图片
中泰官方应对
李海事件曝光后中泰双方的快速行动背后,是两国成熟的旅游监管合作机制。
早在之前两国就签署过相关合作备忘录,明确要共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游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2024年中泰互免签证协定生效后,两国人员往来更加频繁,这种合作也变得更加重要。
事件发生当天泰国旅游警察第一局带领局长就紧急召开会议,当场拍板要立刻找到涉事导游,给游客和公众一个交代。
![]()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阿特功·西里拉达雅功更是直接表态,称这类行为“不可容忍”,强调要通过重罚维护泰国旅游信誉。
中国驻泰大使馆也在10月14日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公告,确认了泰方调查的核心事实,明确指出涉事导游无合法资质、胁迫游客购物的行为,同时公布了求助渠道和使馆电话。
这种快速响应正是两国合作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确保在游客权益受损时能及时介入处理。
![]()
游客防范指南
要避免陷入类似的旅游陷阱,游客在出行前和行程中都有明确的注意事项可以遵循。
选团时首先要避开明显低于成本的低价产品,尤其是千元以下的出境游,基本都隐藏着强制消费条款,要选择有出境游资质的正规旅行社,不要轻信社交媒体上“私家团”“尾单团”等宣传。
报名时一定要签订正规合同,合同里要写清楚行程安排、住宿标准、购物点数量及停留时间,必须注明“无强制消费”条款,付款后还要索要正规发票,把所有凭证都保留好。
![]()
泰国旅游图片
遇到导游安排合同外的购物点,或者要求强制消费时,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留存证据,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聊天记录、消费单据也都要保存好。
如果遇到威胁或不公待遇,除了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还可以拨打泰国旅游警察热线1155,这个热线提供中文服务,能及时处理游客的求助。
![]()
泰国旅游图片
回国后如果问题没解决,还可以向国家旅游服务热线投诉,这些渠道都能为游客维权提供支持。
另外辨别导游资质也很重要,正规泰国导游持有紫色证件,中国籍导游需要同时具备中泰两国的导游证,这些信息都能通过泰国旅游局官网查询核实。
![]()
结语
李海事件的处理让违法者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也让更多人看清了低价旅游团的真面目。
随着中泰旅游往来越来越密切,旅游市场的规范需要官方监管、行业自律和游客警惕的共同作用。
对于游客而言拒绝低价诱惑、学会依法维权,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建立在安全、透明的基础上,真正享受旅行的乐趣。
![]()
以上内容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