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红包摸一摸折个角就返还,顺德“只收祝福不收钱”的婚俗背后,是让婚礼回归本真的朴素智慧。近日,广东佛山顺德一场婚礼冲上热搜。当宾客们递上红包时,新娘没有收下,只是轻轻触摸红包边缘,折叠一角后便返还给宾客,只留下一句“人到心意到”。
这一举动被现场宾客记录并上传网络后,引发全网点赞,不少网友直呼这是“婚俗界的一股清流”,并呼吁全国推广。
![]()
风俗渊源:重情轻利三十载
“折角红包”并非新生事物,而是顺德地区延续三十余年的婚俗传统。
据佛山当地媒体考证,这一风俗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当时,顺德乐从镇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户在办喜事时,率先在请柬上注明“勿带礼金”字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效仿,逐渐形成了“折角代收”的独特仪式。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梁国澄认为,这一风俗与佛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
“从前佛山以手工业为主,他们勤奋老实地工作,知道彼此赚钱不易,收红包也只是‘意思意思’。”
![]()
仪式内涵:折角背后的深意
在顺德婚宴现场,当宾客递上红包时,新人会笑着触摸红包边缘,将红包一角折叠作为“收礼”凭证,随后原封不动地退还宾客。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涵。
“折角”象征着心意已被收下,既保留了传统礼仪的形式,又免去了宾客的经济负担。佛山民俗研究者李良辉解释,红包在现代商业社会是具体化的物质,也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对顺德人而言,婚礼的真正意义在于亲友团聚,共同见证幸福时刻。
“大家愿意花时间来见证我们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面子。”近日走红网络的新娘吴小姐道出了顺德人的普遍看法。
文明新风:政策引导与青年力量
顺德“折角红包”现象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多年来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成果。
近年来,顺德区文明办、区农业农村局发出倡议,倡导从简办席、婚事新办,反对高价礼金、人情攀比等突出问题。
![]()
当地政府紧紧抓住“关键少数”,要求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引导形成反对高价礼金、反对人情攀比的良好风尚,以党风政风引领民风。
与此同时,年轻人成为“不收礼、不送礼”新风的坚定支持者和传播者。顺德以青年为突破口,鼓励他们带动家中长辈接受新式礼仪,如今顺德的男女老少、新旧顺德人都认同接纳了“不收礼”的新风尚。
从“折角红包”到“三无婚礼”,一场从岭南水乡蔓延全国的婚俗变革正在进行中。
在顺德,越来越多的“新顺德人”也将这一风气带回家乡,辐射更广区域。婚礼请柬不再被视为“红色罚款单”,而重新回归了喜庆和祝愿的本义。没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没有繁琐的人情债务,只有满堂宾客的真诚笑容与热烈掌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