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期,广西师范大学(简称广西师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各研究生院党支部党员代表及研究生组织学生骨干,赴桂林市资源县中峰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融合劳动教育、理论宣讲与红色研学于一体,旨在引导青年研究生学子在躬身力行中厚植劳动精神,在追寻足迹中赓续红色血脉。
在中峰镇社岭村,广西师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颖以《劳动铸魂:新时代研究生成长的必修课》为题,在田间为大家带来“望道微课”理论宣讲,劳动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更是青年学子锤炼品格、砥砺意志的重要课堂。新时代研究生应在劳动中汲取成长力量,将劳动精神与科研学习、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师生们走进金黄的稻田,体验割稻、打谷等农活。村民们耐心示范、手把手传授技巧,同学们挥动镰刀,弯腰收割,很快沉浸其中。随着稻穗成片倒伏,大家深切体会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辛勤与收获。当打谷机轰鸣作响,一粒粒饱满的稻谷震落而下,散发出清新的稻香,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支部的一位同学感慨道:“只有亲手割下稻谷和脱粒,才能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深厚含义。”
在劳动体验之后,生命科学学院张志勇教授带来了以《稻谷的驯化进程》为题的“望道微课”理论宣讲。他通过中美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引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张志勇强调,水稻不仅凝聚着农民的智慧与汗水,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见证。他勉励青年学子在科研与实践中结合劳动精神与创新精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结束了农务劳动,师生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葡萄园,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种植与管理模式。在乡亲们的讲解中,大家学习了葡萄栽培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并亲手体验了采摘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结合,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深刻体会到新时代农业发展背后的创新精神与务实作风。一位同学感慨道:“葡萄种植让我看到农业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它需要管理、需要技术,更需要责任心。这种精神放在科研和学习中,同样值得借鉴。”
随后,师生们参观了粟传谅故居、红军长征步道和红军井,追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悟红色基因的厚重力量。伫足在粟传谅烈士的旧居前,一位同学动情地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先辈的家国情怀。革命先烈用生命守护信仰,他们的选择提醒我们,青年一代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毅前行。”红色教育与现实思考在此交汇,激励着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此次劳动教育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劳动的责任与坚韧,更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未来,研工部将持续引导青年将劳动精神融入科研与学习,把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化为行动,让青春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上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壮丽篇章。(陈涵泊、蒋丽琳、黄俊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