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丧失:那些我们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如何塑造我们?

分享至

必要的丧失:那些我们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如何塑造我们?

在生命的漫长历程中,获得与积累常常被赋予积极的价值,而丧失与放弃则多被视为失败的象征。然而,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审视,情况恰恰相反。人类心理结构的建立与人格的发展,并非源于持续的拥有,而是奠基在一系列不可避免的丧失之上。这些“必要的丧失”,从我们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便如影随形,它们并非生命的偶然缺憾,而是塑造我们之所以为“我”的核心力量。

分离的序幕:自我疆界的形成

人生的第一个重大丧失,是脱离与母亲一体的共生状态。婴儿在初期处于一种“全能自恋”的幻觉中,认为母亲的乳房乃至整个世界都是自身的一部分,需求理应得到即刻满足。然而,母亲不可避免的“失职”——她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分秒不差地出现——打破了这种全能幻想。这正是温尼科特所强调的“足够好的母亲”的作用:她通过适度的失败,使婴儿经历必要的挫折。

断奶,便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仪式。它不仅是营养来源的变更,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理断割。婴儿被迫放弃通过吮吸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极致愉悦,承认自身与母亲是独立的两个个体。这一丧失,虽然伴随着痛苦与愤怒,却有力地催生了“自我”的萌芽。个体开始意识到,外在世界并非全然受自己意志操控,一个独立的、需要去协调欲望与现实的“自我”就此登上舞台。倘若无法完成这一丧失,个体心理将可能长期固着在原始的全能感中,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屡屡受挫,难以适应社会的现实原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