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的阴云刚刚笼罩之时,华为在内部秘密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星光工程”的计划。那是一场关于半导体设备的孤勇突围。星光工程部聚集了华为在材料、物理、机械、软件领域的顶级人才,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让中国拥有自己的“芯片制造设备”。
![]()
三年后,美国的封锁越收越紧,华为在夹缝中生存。2021年8月,星光工程正式“出海”——剥离华为体系,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战略重组,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从股权上看,它与华为“脱钩”,但从使命上看,它仍是那盏不肯熄灭的星光。
![]()
成立至今,新凯来从未离开那条“硬科技救国”的主航道。短短三年时间,它从零做起——攻下了90GHz超高速示波器、打通了EUV光刻胶辅助材料生产链,还在半导体装备领域完成了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它的每一次发布,几乎都踩在“卡脖子”最疼的地方。
然而,即便材料、设备都有了突破,中国芯片还有一块最坚硬的堡垒迟迟未能攻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
![]()
如果把造芯片比作盖房子,那么EDA就相当于CAD画图软件,没有它,工程师连一颗最基础的芯片都无法“画”出来。
美国的三巨头——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每年要支付上亿元的授权费,还要被迫接受“版本锁喉”:设计7nm以下芯片,必须使用它们的最新版工具,却拿不到底层源码。一旦制裁来临,项目立刻停摆。
![]()
倪光南院士曾说:“没有EDA,就没有芯片设计的灵魂。”——而过去二十年,中国就在没有灵魂的状态下前行。
直到2025年10月,新凯来又一次站了出来。
![]()
在深圳湾举办的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上,新凯来旗下子公司启云方正式发布两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代号“启元”和“云迹”。它们覆盖从芯片原理图到PCB电路实现的全流程,首次打通了“芯片—电路板—系统”的国产化设计闭环。
更关键的是,这两款工具的底层架构完全由国内团队开发,不依赖任何国外闭源框架,自主率超过95%。换句话说,中国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EDA大脑。
![]()
启云方EDA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三点。
第一,全流程贯通。传统国产EDA往往只解决一个环节,比如布线或仿真。而启云方把整个设计链条——原理图、逻辑综合、PCB布线、信号仿真——全部纳入同一套系统。工程师不再需要在多套软件间切换,所有数据可在同一平台实时联动。实际测试中,一款10层高速PCB的设计周期由两周缩短到7天。
第二,先进制程兼容。启云方的软件已支持3nm FinFET制程,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的工艺库实现无缝对接,设计结果可直接导出GDSII文件。
第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所有代码经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关键模块自主率超过95%。即便美国再次升级制裁,中国的芯片设计也不会被“掐断气”。
![]()
过去国际EDA巨头的一套工具动辄千万授权费,而启云方的基础年费降低到百万元级。这意味着中国的中小芯片公司,终于有了“用得起的高端工具”。
这一步的意义,甚至不亚于中国拥有自己的光刻机。
![]()
要知道,光刻机是“造芯片的刀”,EDA才是“造芯片的脑”。过去十年,ASML代表了物理制造的巅峰,而启云方的EDA,则代表了数字设计的觉醒。今天,这个中国版的“ASML”,终于在深圳出现了。
当中国拥有自己的EDA,当芯片设计不再依赖美国的许可,当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海思都能在国产软件上完成从构想到流片的全过程——那一刻,中国半导体才算真正拥有了灵魂。
![]()
从“星光工程”到新凯来,从设备制造到设计大脑,中国正在一点点补齐半导体最深的短板。
或许我们距离ASML还有距离,但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星光”——照亮那条通向科技自主的夜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