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在成都,一场以党建为引领的城市治理创新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从公租房小区的“敲门行动”到背街小巷的“掌灯服务”,从社区里的“法治蒲公英”到产业链上的“红色联盟”——成都市直机关工委以“红色引擎”工程为抓手,将党建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推动治理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暖保宝”:让公租房成为“幸福之家”
在成都多个公租房小区,活跃着一支支名为“暖保宝”的党员先锋队。他们通过“敲门行动”,为高龄、重病、独居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帮办、房屋检修、情感关怀等精准服务。
“我们建立了专属台账,联动小区管委会常态化开展帮扶,”“暖保宝”队员介绍,“年均帮扶特殊人群超过1200人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500多处。”与此同时,通过“党建+治理”“党建+服务”双轮驱动,公租房小区投诉率下降35%,服务流程也大幅优化——审核时间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保障对象最快48小时即可选房入住。
“蓉城掌灯人”:点亮市民回家路
如果说“暖保宝”守护的是居民的安居梦,那么“蓉城掌灯人”则点亮了城市的每一个夜晚。这支由成都市城管委组建的党员服务队,创新“网格化+下沉式”服务模式,3年来走访街道社区447个,全面摸排17万余盏路灯及配套设施。
针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照明薄弱区域,他们制定“一区域一方案”,建立三级督办机制,推动完善“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设施620处,彻底消除夜间出行“盲区”。服务队还拓展照明科普和社区共建,开展“童心向阳”科普进校园等活动近百场,让城市管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蒲公英”:让法治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城市有序运行,离不开法治的有力支撑。双流区法院打造的“蒲公英”党建品牌,通过选派党员法官兼任村(社区)法治副书记,实现法院各部门全参与、全区镇街全覆盖。
法治副书记们绘制“法治地图”,标注矛盾高发区域与特殊群体分布,深度排查基层治理难点76个,前置化解各类纠纷600多件。他们还为村社集体合同签订、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把关,开展基层干部法治培训,从源头降低涉法涉诉风险。截至目前,“蒲公英”已开展法治活动130余场,惠及群众超10000人次。
“产业链党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金牛区,党建力量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当地聚焦卫星互联网、轨道交通等四大重点产业,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将1000余名党员技术骨干纳入党建“朋友圈”。
通过链主企业党组织书记轮值制度和“党建+揭榜挂帅”机制,已推动12个“卡脖子”项目取得突破。同时,选派163名党员骨干以“驻点+流动”方式服务企业,创新“463”诉求响应机制,累计解决企业问题512个,协助争取资金7.8亿元,企业满意度达98%。
从民生安居到城市管理,从基层治理到产业发展,成都正通过一个个具象化的党建品牌,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治理难题的效能、服务群众的动能与推动发展的势能。这场“红色引擎”驱动的治理变革,不仅让城市运行更加精细高效,更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