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
我虽然看不惯他在一些问题上的灵活走位,但不得不说,他这段话确实触及了如今最令人唏嘘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开始小心翼翼地活着。
嘴是自己的,话不是;文字是自己的,心里的话却不能随便说、不能随便发表。
有个胖胖不敢提名字的作家曾写过一句话:
“禁声的人群,正在列队走进尸袋。”
现在看,这话并不是夸张式的表述,而像是一种活生生的写照。
文字在一天天凋谢,沉默、歌德成了最安全的生存策略。
一切都变成了,不歌德则不得食:该赞美的时候赞美,该沉默的时候沉默,反正小心点,总不会错。
这一问题,从最近的一则新闻就可见一斑:
![]()
10月14日,网络曝出一段视频,视频中显示,学校老师要求学生在《校园餐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中,仅能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作为选项,其他任何不满的反馈,都被橡皮擦去。
“同学说不满意,老师说那你别吃了!”
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便能暴露出胡所说的一系列病症。
胖胖想问问,意义何在?
连一份本该客观公正的满意度问卷,都不能容忍任何负面的声音。
调查失去了其本应有的意义,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声音遭到了剥夺,这是调查?
这个调查本该是反映学生对学校餐饮服务的真实看法,结果却变成了虚假满意数据的累积,甚至连学生本能的、不满的声音都被擦除。
当然,类似的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将问题淡化、局限化,甚至用一纸“整改通知书”来给一切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安抚了舆论,却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源:
控制信息流、限制真实反馈,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教育,在胖胖看来,本应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独立判断,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去迎合上级的标准,如何把不满藏在心底,如何在数据背后制造出一种“和谐”的假象。
而这种教育中的恶,也正是在无形中塑造出一代又一代的顺从者。
你不表达异议,不提出批评,你就能平安无事,这就成了某些学校潜在的生存法则。
这对吗?
这些“隐形的真相”就像在阳光下被刻意遮掩的阴影,永远存在,却不被允许被看见。
反正吧,胖胖看到这则报道,有一种压在心底的悲哀油然而生。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公共领域,特别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执行过程中,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控制“错误”的声音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言说的规则。
当真实的声音不被允许发出时,人们就开始习惯于用沉默来换取表面的平稳。
社会就只会变得越来越温顺,越来越无声。
秦晖在《历史的深度》中写过一段文字:
“沉默并不总是金,沉默有时反而是腐化的温床。无论多么愚蠢、无聊的言论,至少它们能起到警醒作用。而一旦我们放弃了声音,不再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立场,这种集体的沉默,便如同锁住了灵魂的牢笼,成为社会腐化的最深渊。”
沉默并非自由,反而是在为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提供庇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