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一台食管早癌手术,从治疗到康复出院需要多久?答案是:4天。
“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醒来后感觉身体都轻松了。”一名刚做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精神亢奋,甚至开始计划“回去吃炖羊肉”。这样轻松的场景,在以往需要“开胸破肚”、住院数周的手术情况下是难以想象的。
为这位患者提供诊治的,正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副主任贺舜所在团队。一场高难度的食管早癌手术,在他手下仅需不到半小时。患者4天就能出院,而且保住了珍贵的器官功能,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借助精准医疗技术,中国内镜已然跑出‘加速度’。”贺舜说。
从依赖国外设备与技术,到实现核心器械自主研制并反向输出;从面对晚期肿瘤的束手无策,到通过早诊早治实现“保器官、保功能”的突破,中国消化道肿瘤防治领域走过了怎样的历程?10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话贺舜,探寻变迁背后的故事。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副主任贺舜操作内镜手术。受访者供图
一位“松弛”的内镜科医师
与许多人对医生略显“紧绷”的刻板印象不同,贺舜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松弛”。面对高难度手术和繁重的临床工作,他显得游刃有余。
这份“松弛感”从何而来?贺舜向记者讲起了自己“被敲打”的那些年。“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着一股毫无根据的自信,可能来源于书本。但后来,导师们的高要求,把这种自信打掉了。”
“打掉”自信,再重建自信——这正是中国医学严谨师承的一种反映。贺舜回忆道,“只有当你的水平勉强达到领导的及格线时,才会发现处理复杂的临床问题已经能信手拈来。”
这份在严师手下锤炼出的底气,让他能在手术中与方寸病灶“较劲”,松弛中叶带着锋芒。贺舜坦言,在手术室看到助手配合达不到预期时,他也会着急,甚至发脾气。“因为一个很微小的操作,你能不能及时赶上,关系到治疗会不会成功。”
中国内镜技术实现从追赶到并跑
从那份“不扎实”的自信,到如今的“胸有成竹”,贺舜觉得,这条成长之路,亦是中国内镜技术从追赶到并跑的缩影。
回顾中国内镜技术的来时路,贺舜的记忆里不乏艰辛。21世纪初,国内开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高级技术时,许多关键设备和耗材都依赖进口。“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国外专家来做演示,连水泵都是自带,做完再拎走。人家对我们,总带着一种防备。”
这种局面已被彻底扭转。贺舜自豪地介绍,如今ESD所需的绝大多数耗材配件,国内都能自主生产,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更反向出口到全世界。“我们的器械,现在已经卖到了全球。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为我们医生的操作便利性和患者安全性,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
技术突围也带来了从我们国家“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以前是我们远赴海外学习,惊叹于对方的先进。最近五六年,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开始到国内访学、参观。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如今的消化内镜领域,我们已处在世界最前沿。”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
技术的进步,最终要落在患者身上才有意义。在贺舜看来,内镜早癌防治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实现了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切器官”到“保器官”的革命性转变。
他分享了一个七八年前的病例:一名因胃溃疡做过胃大部切除的男性,在筛查中发现残胃内有范围极广的早期癌变。若按传统方案,需进行全胃切除,这将导致他丧失劳动力,整个家庭也会因此陷入困境。
“治好病,却让家庭垮了,这无疑是一种遗憾。”贺舜和团队反复研究,最终决定迎难而上,通过内镜手术一点一点将病灶剥离。手术成功了,病人保住了胃功能,很快恢复了劳动能力。“这件事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病人,幸福一个家庭’。”
观念的转变同样令人振奋。贺舜回忆,早年下乡筛查,需要挨家挨户动员,甚至提供餐食补贴,响应者依然寥寥。如今,在癌症高发区,群众已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会主动组织起来,追问医生“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村筛查”。“这种健康意识的普遍觉醒,是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令人欣慰的进步。”
那名计划着“回去吃炖羊肉”的内蒙古患者,和他口中“睡一觉就做完”的4天就医经历,正是医学进步最生动的体现。
“医学是经验科学,没有那么多病人的信任与托付,我们的技术也无法提高到今天的水平。”贺舜认为,与其说医生是在为病人治病,不如说,在技术不成熟阶段,是病人为医生付出,共同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从依赖进口器械时“借泵”的窘迫,到如今国产器械卖向全球的自信;从老一辈专家远渡重洋求学,到如今外国同行前来取经;从面对晚期肿瘤的无力,到如今用半小时微创手术守护一个家庭,贺舜觉得,手术短短的“半小时”,凝练着的是一部中国内镜技术从追赶、并跑到部分引领的奋进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