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能源杂志
据HydrogenInsight报道,法国能源巨头EDF负责绿氢业务的子公司Hynamics在德国的法人实体Hynamics Deutschland GmbH已被清算并从公司登记中注销。此举被视为欧洲大型公用事业在本土绿氢布局上出现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据Hynamics官方此前对外公布的项目规划,Hynamics Deutschland曾在下萨克森州Steyerberg预留工业用地,计划分阶段建设首期300MW(可扩展至500MW)的电解槽制氢装置,目标产能可达每年数万吨级别,纳入德国未来的氢输送骨干网和欧盟RFNBO(可再生燃料)标准体系。公司网站在今年仍有关于Steyerberg项目的页面与新闻更新。
自2023年起,德国政府推出多轮氢能支持政策,但项目推进速度始终滞后。虽然氢能被视为工业脱碳的关键路径,现实却是——氢气成本高企、可再生电力价格波动剧烈、下游需求端尚未形成稳定市场。
路透社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共有20多个大型绿氢项目被取消或推迟,其中欧洲占比接近一半。业内将其称为“第二轮氢能幻灭期”。
德国政府近期也在重新评估补贴政策,开始更多地讨论“进口氢”的经济性。政府顾问机构建议,将部分预算从本地电解制氢转向进口低价绿氢。这一转向意味着,曾经依赖政策补贴的国内项目,其投资逻辑被根本动摇。
在这样的背景下,EDF 的撤出似乎顺理成章。
目前,德国政府内部正就氢能补贴方案进行审视与调整,并逐步强化对“进口氢”策略的讨论——一名政府高级官员和相关报道将此描述为对现行本地大规模补贴模式的重新权衡,政府财政与政策优先级的转变可能使得本土大规模电解制氢项目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而言,长期投资回收、补贴匹配与市场出清时点的错配都增加了经营风险。
从法律层面来看,德国的公司清算(Liquidation)包括解散、偿付债权人并最终注销登记等程序,其在Handelsregister(商业登记簿)中的记录具有法律效力。HydrogenInsight报道引用的公司登记信息表明,Hynamics Deutschland的法人层面已进入清算并完成注销程序;与此同时,Hynamics作为EDF集团下的全球绿氢业务单元,在法国和英国等市场仍保留项目并持续发布新闻稿与合作声明。
业内与地方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注销既可能反映出EDF在德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例如将项目结构、合资比例或风险留给合作方),也可能体现出在当前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本地法人形式的主动收缩以降低短期财务暴露。对德国本地供应链、设备制造商与项目承包方而言,法人的退出会带来直接的商业不确定性:订单、用地与地方就业承诺都可能因此重新评估。
对EDF集团层面而言,Hynamics的德国法人被注销并不等于集团全面放弃绿氢战略。事实上,EDF与其子公司在英国(如Tees项目)与法国本土仍有在建或规划中的绿氢与相关能源项目;集团可能在不同国家采取差异化的推进节奏和商业模式,以应对各国政策与市场条件的差异。
EDF只是最新一个缩减氢能布局的跨国企业。此前,壳牌(Shell)暂停了德国及荷兰电解槽扩建计划。
这些动作背后的共同逻辑,是市场信号缺失:没有足够的需求端“拉动”,仅靠政策“推”无法形成自我循环的商业模式。欧洲企业曾寄希望于“RFNBO规则”推动的强制使用比例,但法规生效时间被一再延后,让投资者更趋谨慎。
更大的问题在于,氢能产业链的经济性比预想更复杂。高昂的电价、冗长的审批流程、以及设备和运维成本,使得绿氢价格远高于灰氢,短期内难以在工业体系中大规模替代。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tg@inengyuan.com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下发,完善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