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口仅238万的欧洲穷国,最近因一场选举把自己推到了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摩尔多瓦议长格罗苏突然宣布,执政党要提名长期住在乌克兰的商人蒙特亚努出任新总理,这波操作看似是政府正常换届,实则是此前争议大选的延续,更暴露了这个夹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小国,正被撕裂成两半。
![]()
然而,要理解蒙特亚努被提名总理背后的深层含义,咱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不久前结束的议会选举。那场选举的结果,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执政党“行动与团结党”最终以50.2%的微弱优势,险胜反对党的49.8%,几乎是打了个平手。
但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细分下来的数据:在国内选票中,反对党以49.54%的票数占据上风。而在海外选票中,执政党却以78.61%的压倒性优势高歌猛进。
![]()
这种国内国外投票倾向的巨大差异,绝非偶然。这直接暴露出摩尔多瓦社会内部,长期以来亲欧与亲俄这两条路线的深刻对立。毕竟,摩尔多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置身事外!一边是欧盟成员国罗马尼亚,另一边是与俄罗斯战火正酣的乌克兰。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摩尔多瓦总统桑杜领导的政府,加速了“入欧”的步伐。
去年,他们刚刚以极其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入盟公投,而这次议会选举,更是被视为决定国家“命运走向”的关键一役。毕竟,在议会制国家里,议会的席位分布,直接决定了政府能否顺利推行其“入欧”政策。
![]()
正因为如此,摩尔多瓦的这场选举,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自然是看得很紧,生怕摩尔多瓦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选举前,法国、德国、波兰三国领导人甚至亲自跑去摩尔多瓦首都,就是为了给亲欧派站台,同时也向俄罗斯发出警告,别试图干预摩尔多瓦的内政。
而俄罗斯对这个有俄军驻扎的邻国也格外上心,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指责对方在“搞小动作”,试图影响选举结果。
这种外部大国之间的角力,加剧了摩尔多瓦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并直接投射到了选举结果上。那些旅居海外的摩尔多瓦公民,大多生活在欧美国家,耳濡目染,对欧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自然更加认同,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支持主张“入欧”的执政党。
![]()
反观国内的选民,他们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困境。不少人觉得,跟着俄罗斯走,或许日子还能过得好一些。有民调显示,高达56%的摩尔多瓦民众认为俄罗斯是他们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甚至有48%的人觉得国家目前的道路是错误的。
反对党正是抓住了民众的这种心理,猛烈抨击执政党为了迎合西方,将国家拖入了死胡同,甚至放言“摩尔多瓦这样一个国家很快就会不复存在”。
![]()
不过,让这场政治风暴愈演愈烈的,还有选举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神操作”。选举前,两个被认为是亲俄的小党派突然被取消了参选资格,甚至连德左地区的一些投票站都临时进行了搬迁。
这些举动,在反对党看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政治打压”。选举结束后,亲俄的加告兹省省长古楚尔被判刑七年,还有一些仅仅因为访问了俄罗斯的公民,竟然在机场被扣留。面对这些事件,反对党彻底怒了,他们将矛头直指总统桑杜,认为这些做法完全背离了民主原则,是“桑杜独裁”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反对党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倒也显得“情有可原”。
![]()
现在,执政党又抛出了蒙特亚努这个“住在乌克兰20年”的商人作为总理人选,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反对党的疑虑,他们普遍认为这是西方势力在摩尔多瓦扶植“代理人”的又一例证。
尽管执政党表示,新总理的任命还需要等待宪法法院的授权和议会的组建,但只要此前的选票争议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个即将诞生的新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背负着“合法性缺陷”的沉重包袱。
![]()
即便亲欧派能够依靠议会的多数席位成功组阁,未来的道路也绝不会一帆风顺。国内有一半的民众不认可他们的执政合法性,德左地区的亲俄势力也蠢蠢欲动,随时可能掀起新的波澜。而“入欧”之路更是漫漫长夜,欧盟的谈判进程充满变数。更别提,俄罗斯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能源供应等问题,随时都可能成为俄罗斯手中的“软肋”,用来牵制摩尔多瓦。
说到底,摩尔多瓦的困境,反映出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新总理的提名,仅仅是这场大戏的一个开场。接下来,无论是谁最终执掌摩尔多瓦的权力,他们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弥合国内的分裂裂痕?如何在欧盟和俄罗斯两大阵营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这其中的难度,恐怕要比“入欧”谈判本身还要艰巨得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