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民调解协议,你们双方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请签字确认。”在旌德县俞村镇综治中心的“邻里人”特色调解室里,两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为一场邻里纠纷画上圆满句号。这是该调解室本月成功调处的第3起矛盾纠纷,也是今年以来化解的第118起民生难题。
俞村镇“邻里人”特色调解室,如今已组建起一支9人的专业调解队伍。在无数次走村入户、耐心沟通的调解实践中,调解员们总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心法”——以公心为基、以热心为桥、以爱心为暖、以信心为驱、以耐心为韧的“五心”工作法,成为破解基层矛盾、化解邻里纠葛的制胜法宝。
![]()
俞村镇邻里人调解室。
坚守公心,一碗水要端平
乡下纠纷,十有八九绕不开山林田土。张家的宅基地多占了李家一分,赵家的树划进了王家的山场……这些纠纷往往年代久远,当年的字据协议模糊不清,有些甚至全凭老一辈的口头约定代代相传,查证起来困难重重。但调解员们从不含糊:他们多方走访村里了解情况的老人,细致倾听知情者的回忆,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到争议现场实地指认地界、核对痕迹。凭借这份不偏不倚的公心,最终让双方心服口服,签下协议。
![]()
调解员前往现场调处纠纷。
保持热心,迈开腿“找事儿”
农忙时节,到田间地头转转;茶余饭后,到村口小广场坐坐。调解员们深知,很多矛盾等闹到台面上,往往积怨颇深,化解起来就难了。“与其等他们来找我,不如我们主动上门找‘事儿’!”桥埠村的调解员喻功建笑着说,“把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疏导,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那点小摩擦也就算不上‘事儿’了!”
怀揣爱心,将心比心“暖人心”
调解不是冷冰冰的法条,而是带着温度的疏导。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调解员们总是先递上一杯热茶,安静地听他们倒完满肚子的“苦水”。杨墅村的叶大爷因为赡养问题和儿子们闹起了别扭,来到调解室时满腹委屈。调解员没有急于讲法律条规,而是倾听他的絮叨,理解他的不易,也开导叶大爷要体谅儿子们在外务工的难处。通过电话与叶大爷的两个儿子沟通,最终达成了三家都满意的赡养方案。
满怀信心,没有解不开的结
“喻老爷子家的事情差不多了,初步协议已经达成,就等宅基地审批申请下来,终于可以了结了。”仕川村的调解员喻海光一脸欣慰,这件长达十年的家族矛盾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从2016年起,仕川村喻老爷子兄弟俩因为一间祖宅所有权,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不仅兄弟反目,连带着后辈都关系不睦。调解员们每年都会上门调解好几次,却屡屡无功而返。但即便如此,调解员们解开这个心结的信心依旧坚定不移,始终努力缓和双方矛盾,从情从理出发,终于在2025年中秋节,让双方签下协议、握手言和。
保持耐心,百折不挠终圆满
基层调解,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更是日复一日的耐心。一桩纠纷,调解三五次是常事。“我感觉嘴皮子都要讲破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蔡月群笑着说道。在一起涉及征迁赔偿的纠纷中,由于涉及损害的主体互相推诿,当事人鲍大姐多次来调解室请求帮忙。调解员总是耐心劝慰,先后组织损害主体开展6次沟通协调,最终历时三个半月,让当事人获得了4.2万元赔偿款。拿到钱的那一刻,鲍大姐激动不已。
![]()
调解室墙上张贴着调处成功案例。
自“五心”工作法推行以来,俞村镇“邻里人”调解室的矛盾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这间小小的调解室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地倾听、沟通、奔波和劝解。正是调解员们的坚守与付出,让“邻里人”调解室成为乡里和谐的守护者,用“五心”织就邻里和睦的温暖画卷。(程茜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