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乌冲突仍在拉锯,外界都在猜测战场局势的走向时,没料到第一个从国际格局中‘跌落’的不是身处前线的乌克兰,而是坚守了两百年中立的瑞士。
![]()
这个被阿尔卑斯山守护的国家,曾凭借中立身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安然无恙,让瑞士银行成为资本眼中最可靠的 “保险箱”。可如今,他却亲手毁了自己的根基。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瑞士,到底损失了什么?
瑞士不再中立
两百年中立招牌,曾是瑞士最硬的‘安全牌’,可短短四年,就变成了扔不掉的‘烫手山芋’。
![]()
曾经,瑞士是中立的,从1815 年维也纳会议正式确立其永久中立国身份后,它在强邻环伺中走出了独特的生存之道:不加入军事集团,不参与国际制裁,靠着这种 “不偏不倚”,既避开了战乱,又培育出全球顶尖的金融业与制造业。
但俄乌冲突的爆发,成了打破这个平衡的转折点。
2022 年 2 月 28 日,俄乌冲突爆发仅四天,瑞士联邦委员会就宣布加入欧盟对俄制裁,冻结俄罗斯相关资产。
当时瑞士外长卡西斯还试图辩解,称制裁 “与中立原则相一致”,可这种自圆其说根本站不住脚 —— 俄罗斯当即把瑞士列入 “不友好国家名单”,国际社会更直接看穿了其立场倾斜。
要知道,即便是二战时,瑞士也未如此彻底地放弃中立,那时它虽与德国有贸易往来,却始终守住了 “不参与制裁” 的底线,而这次的果断转向,让外界对其 “中立可信度” 打上了第一个问号。
![]()
如果说冻资是 “破窗第一拳”,那么后续的政策调整则彻底敲响了中立的丧钟。2023 年,瑞士申请加入 “欧洲天空之盾” 计划,还参与了北约联合军演,这些举动显然违背了 “不参与军事联盟活动” 的中立原则。
2024 年 6 月 27 日,瑞士与美国签署新的金融信息交换协议,约定从 2027 年起自动共享两国公民账户数据,这意味着自 1934 年起实施的银行保密法名存实亡。
瑞士,这是彻底的把曾经中立的招牌给摧毁了。
瑞士地位的降低
那么,瑞士放弃中立究竟换来了什么?
![]()
答案或许是:资本出逃、经济受挫与信任崩塌的三重打击。
中立不是无价值的 “姿态”,而是瑞士维系国际地位与经济活力的核心纽带,当这条纽带断裂,连锁反应接踵而至。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瑞士引以为傲的金融业。多年来,瑞士银行业管理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跨境私人财富,靠的就是 “安全,保密” 的金字招牌。
可 2022 年冻资令一出,全球资本开始用脚投票。从 2022 年到 2025 年,大量资金从瑞士流向新加坡、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其中沙特一家银行就一次性转走巨额资产直奔香港,迪拜则靠着 “免税和保密” 的宣传半年吸走千亿资金。
![]()
2023 年 3 月,百年老店瑞士信贷因客户挤兑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被瑞银以极低价格收购,160 亿瑞郎的债券直接清零,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这场危机被《金融时报》称为 “瑞士银行业信誉的滑铁卢”。
到 2025 年,瑞士私人银行管理的资产较巅峰时期已减少四分之一,金融从业者坦言 “重建信任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而2025 年 8 月,美国突然对瑞士手表、精密机械、制药等产品加征 39% 的高额关税,理由是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
手表产业是瑞士出口支柱,关税骤增导致订单大幅减少,多家老字号企业被迫裁员。
制药巨头诺华也开始将生产线向亚洲转移,以规避贸易风险,现在瑞士 GDP 同比下降创下十年来新低,这与此前 “靠中立实现稳定增长” 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更深远的损失藏在国际信任的崩塌中。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等众多国际机构将总部设在瑞士,本质是看重其 “中立第三方” 身份。
可当瑞士被贴上 “西方阵营附庸” 的标签,调解价值就大幅缩水。2025 年联合国大会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直言 “瑞士已无资格充当调解者”,而欧盟则仍嫌弃其 “制裁不够彻底”,让瑞士陷入 “两头不讨好” 的尴尬。
![]()
这种信任流失比经济损失更难挽回,毕竟日内瓦能成为 “国际会议之都”,靠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 “中立带来的安全感”。
瑞士的困境,本质是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加剧的当下,失去战略自主性的必然结果。
瑞士放弃中立,这背后是 “非黑即白” 的站队思维,它不是 “被迫放弃中立”,而是主动选择了 “投机式站队”,这种短视行为让其丧失了独特性。
当它不再是 “中立调解者”,在美欧眼中不过是 “普通盟友”而已,自然难以获得平等对待。
2025 年 9 月,即将是瑞士外交部宣布要制定新版《中立白皮书》,试图在 “参与西方合作” 与 “保留中立底色” 间找平衡,可这更像亡羊补牢,毕竟传统一旦流失,再想重建很难。
如今的瑞士,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曾经靠中立建立的“保险箱”光环已褪色,资本还在缓慢外流。
![]()
卡西斯在 2025 年的外交报告中承认 “瑞士正经历战后最严重的身份危机”,这句话道破了本质,瑞士最严重的身份危机不是战争导致的,而是输给了对自身定位的迷失。
瑞士的经历也给中小国家提了个醒:中立不是 “懦弱的妥协”,而是需要长期坚守的战略智慧;信誉也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珍贵的外交资产。
“选边站” 看似能换来短期庇护,实则可能沦为棋子,最终被榨干价值后被扔掉。
乌克兰目前还没认输,而瑞士就已经先一步尝到了 “放弃原则” 的苦果,简直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参考资料:
瑞士联邦主席:对俄实施严厉制裁,并不意味着瑞士放弃中立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2022-04/1920:38
美媒:瑞士“摒弃历史性中立” 追随欧盟进一步制裁俄罗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3-05 20:3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