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南,一场全民参与的“安全守护行动”正持续升温,群众成了“流动哨”,员工化身“吹哨人”,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全州的安全监督网。2025年以来,黔南州通过“群众举报+内部报告”双机制,累计发放两类奖励金超30万元,其中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金同比激增641.11%,全民参与安全监督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全民“找茬”:一场身边的安全保卫战
“过去看到非法经营、工地不安全这些情况,总觉得‘不关我事’,现在知道了,举报是真的有奖!”一名领取了3000元奖励的市民感叹道。黔南州印发实施的《黔南州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最高30万元的奖励额度,点燃了普通群众参与安全监督的热情。据统计,2025年以来,全州累计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06件,查实87件,发放群众举报奖励金66700元。从线上平台到线下网格,一张“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社会共治网络正越织越密。
员工“吹哨”:企业内部的“安全排雷手”
与此同时,一场静悄悄的“内部革命”也在企业中展开。
在福泉市某化工公司施工现场,一名工人踏上4米高的支架进行防腐作业。一名同事发现其作业时未系安全带,随后他快步上前制止:“停!这样太危险!”,接着扫描现场张贴的“隐患报告二维码”,拍照上传、电话通报……不到10分钟,安全管理人员赶到现场,隐患被及时消除。这名“吹哨”员工也因此获得了公司发放的900元奖励。
“过去看到违规操作,怕得罪人不敢说。现在公司鼓励报告,还有奖励,我们敢开口了,也更安心了。”一名企业员工坦言。
目前,黔南州已在煤矿、化工、建筑施工等14个重点行业的2059家企业中推行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2025年以来,企业内部报告奖励金额已达24.296万元,“自查自纠、自报自改”正在成为企业的安全新常态。
制度“护航”:内外联动让机制顺利运行
为确保“群众举报+内部报告”双机制有效运转,黔南州打出了一套“制度组合拳”:安委办每月调度监督企业落实情况;设立专项财政保障资金直达快奖,通过统一信息平台优化受理、核查与反馈流程,若企业内部举报问题未解决,员工可转而向政府部门举报,形成“内外衔接、闭环管理”的监督链条。
黔南州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宣传力度,拓宽举报渠道、优化奖励流程,让黔南加速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监督’的全民安全共治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