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老旧小区改造、住房保障、城中村改造、历史城区改造等多个维度,扎实推进安居宜居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高品质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已经成为提升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宜居青岛的关键举措。
![]()
先天优势!新一代配售型保障房以硬核品质“突围”
今年以来,全市建设筹集保租房829套(间)、配租2572套(间),选取2734套(间)房源向高校毕业生免租金供应。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2万户、6467.33万元,实物配租1105套。发放青年人才购房券2765张,兑付资金1.31亿元,带动人才购买商品房2011套。
从 “以量取胜” 到 “品质突围”。作为政策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建,本身就自带“光环”的青岛新一代配售型保障房,在政策、区位、品质、配套、服务等方面占尽先天优势。作为刚需群体的托底住房保障,让新市民、青年人低门槛安家青岛成为可能,让“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成为现实。
截至九月底,开封路保障性住房项目所有住宅楼座主体结构验收完成,京口路保障性住房项目主体结构验收完成,3613套保障房按照“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确保品质不低于商品住房。
![]()
青岛安居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林轩成告诉记者,项目所有楼座均使用铝模爬架工艺、同时外墙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防控外墙渗漏。通过增加隔音垫、同层排水等专项处理措施,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关注的隔音、渗漏等难题。按照绿建一星进行设计,室内装修材料选用国际国内一线知名品牌,保证绿色环保、安全耐用,为市民打造新一代高品质的“好房子”。
先天优势叠加硬核品质,青岛保障房不仅在建设上开启了“突围模式”,更是在政策上频频创新,先行先试。
据介绍,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打造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管理新模式,通过“集中+常态”模式,实现京口路、开封路项目房源销售1119套(网签1013套),住建部以现场会形式向全国推广“青岛方案”,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同时,还创新探索“专项债+再贷款”模式,首批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项目成功落地。
二次生长!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让96万户居民幸福升级
既要把新房子建设成好房子,也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2015年以来,青岛市坚持建改并重,让2235个老旧小区、381个城中村蝶变焕新,96万户居民幸福升级,受益人数全省最多。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作为青岛市首个整村拆除的城中村项目,世园街道戴家社区的1100余名居民抓阄分房,喜圆新居梦。“今天我分到了四套房,抓到的位置都很理想。一套给父母,一套自己住,还能给儿子留两套,彼此离得近,互相有照应。”回迁居民郝女士难掩激动,新房子宽敞明亮,卫生间和厨房统一精装交付,她对幸福回迁生活满怀畅想。
承建方中诚祥建设集团戴家社区安置区项目经理徐兆龙介绍说,戴家社区安置区项目共12栋安置楼,696套房,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精细化施工高品质管控建造质量,在关键工序验收环节,实行“举牌验收”制度,高标准施工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为住房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加速推进项目施工的收尾工作,确保居民早日顺利入住,让“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民生承诺落到实处,为城市民生建设再添新功。
![]()
老旧小区改造更是将居民作为改造的“主角”,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邀请居民参与竣工验收,改造效果交给居民评判,并根据居民意见建议落实整改,确保打造人民满意的工程。
据介绍,今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3个、惠及群众1.5万户(涉及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目前,53个小区已开工38个,其中市南区开工11个、李沧区开工16个、崂山区开工11个。
市北区绍兴路200号从居民自身需求出发,将闲置的门球场提升为全龄活动广场,通过拆除违建、拓宽小区内道路等多种方式,增设停车泊位30余个,缓解小区停车难。“一处没法下脚的荒地,现在变成了人人都愿意来的广场,幸福感一下子就抬升了好几个台阶。”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
此外,为了打造“唤醒全龄友好空间”品牌,青岛市结合改造小区实际,通过推进适老化、适儿化微改造,增加优化停车设施等,有效推动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同步提升,更好满足“一老一小”实际需求,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化需求,真正实现让老旧小区“二次生长”。
厚积薄发!常态化城市更新,高品质宜居青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百年青岛将城市更新与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施行了全省首部历史风貌建筑地方性法规,建立“历史城区—街区—建筑”系统保护体系,同时还注重老街区的活化利用,一体推进业态导入和环境提升,上街里、大鲍岛等老街区变身新地标,百年老城重聚烟火气、焕发新活力。
![]()
以入选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青岛市将历史风貌赓续与城市特色价值阐释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历史城区18个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完工3个、正在建设12个,太平路等3个项目正按照计划推进。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肥城路片区试点项目经验获评山东省第二批城市更新创新案例经验做法,并作为30项典型案例首项向全省推广。
未来,青岛市将常态化推进城市更新。出台的《青岛市城市更新条例》规划着力健全“体检+更新”协同机制,完善“片区+项目”实施模式,汇聚“市场+公众”参与合力,推动既有建筑改造、老旧街区更新等重点任务落实见效。
以民需,定导向,无体检,不更新。城市更新的目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同时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老旧小区改造、住房保障、城中村改造等更新改造环节,融入高品质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岛城市更新的“路线图”。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魏军)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