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民间传说中,黑白无常是阴间勾魂使者,专司接引亡魂归入幽冥。
白无常面容和善,黑无常神情肃杀,二者一唱一和,从不遗漏。
可奇怪的是,这两位铁面无私的阴差,见到某些人时竟会转身就走,不敢近前半步。
这究竟是为何?难道真有凡人能让鬼神忌惮?
《太上感应篇》中记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佛经中也讲因果业报之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受恶报。那些能让无常转身的人,身上必有非同寻常之处。他们或许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冥冥之中积累了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如同无形的护身符,连阴间使者也要敬而远之。
究竟是哪三种人拥有这般殊胜的护佑?他们身上的"护身符"又是如何形成的?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有个读书人叫陈继儒,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供他读书,日夜操劳,以针线活维持生计。陈继儒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发誓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报答母恩。
十年寒窗,陈继儒终于中了举人。正当他准备进京赶考时,母亲却突然病倒在床。郎中看过后摇头叹息:"老夫人年事已高,又积劳成疾,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陈继儒听罢,当即决定放弃会试,留在家中侍奉母亲。乡邻劝他:"功名要紧,你母亲有我们照看。"陈继儒却说:"母亲养我一场,恩重如山。若为功名弃母亲于不顾,纵然高中又有何用?这样的人,连禽兽都不如。"
从此,陈继儒衣不解带,日夜守在母亲床前。他亲自煎药喂饭,为母亲擦洗身体,从无半句怨言。夜里母亲咳嗽,他立刻起身扶母亲坐起;白天母亲想吃什么,他不管多远都要去买来。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三年间,陈继儒的功名梦渐行渐远,同窗好友纷纷考取进士,而他依然守在母亲床前,初心不改。
有一天深夜,陈继儒正在给母亲按摩双腿,突然听到屋外传来脚步声。他以为是邻居,开门一看,却见两个黑白分明的身影站在门口。白衣者面带微笑,黑衣者神情严肃,正要抬脚进门。
陈继儒虽然心中惊骇,但想到母亲还在屋里,立刻横身挡在门前:"二位是何人?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白无常打量了陈继儒一眼,又看了看屋内,突然对黑无常说:"看来我们走错地方了。"黑无常点点头,二人转身便走,消失在夜色中。
陈继儒一头雾水,回到屋里,发现母亲正安详地睡着,呼吸平稳,脸色竟比往日红润了许多。从那以后,母亲的病情日渐好转,又活了十多年,最终无疾而终。
这件事在当地传开后,有位老和尚听说了,专程来拜访陈继儒。老和尚说:"施主可知,那晚来的是黑白无常?他们本是奉命来勾你母亲的魂,可一见你在门前,竟转身就走。"
陈继儒惊问:"这是为何?"
老和尚微微一笑:"因为你至孝之心感天动地,身上已有浩然正气护持。这股正气,连鬼神都要避让三分。《孝经》有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你的孝心已经化作无形的护身符,不但保护了你自己,也护住了你的母亲。"
清朝道光年间,苏州有个富商叫周德善,家财万贯,却乐善好施。每逢灾年,他就开仓放粮,救济穷人。有人劝他:"你这样散财,迟早要败光家产。"周德善却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能救人性命,才是真正的价值。"
有一年,江南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饿殍满地。周德善不但打开粮仓,还在城门口设粥棚,每天施粥救人。三个月下来,他救活了上千人的性命。
就在这时,周德善自己却病倒了。连日劳累,加上操心过度,他患了急症,昏迷不醒。家人请来名医,都说回天乏术。
当天夜里,周德善恍惚间看到两个黑白身影走进房间。他虽然虚弱,却明白这是黑白无常来勾魂了。正当他准备认命时,却听到白无常说:"等等,让我看看生死簿。"
黑无常翻开生死簿,刚要念出周德善的名字,突然停住了。只见生死簿上,周德善的名字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都是他这些年救助过的人的名字和感恩之语。
更神奇的是,这些字迹竟然发出淡淡的金光,照得生死簿都看不清楚。
![]()
白无常摇摇头:"此人功德无量,阳寿未尽。我们走吧。"黑无常也点头同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不能妄取善人性命。"
二人正要离开,周德善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他睁开眼,恰好看到两个黑白身影消失在房门口。家人惊喜地发现,周德善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
几天后,一位云游僧人路过周家,听说了这件事,对周德善说:"施主可知,你这些年行善积德,已经在冥冥之中积累了无量功德。这些功德化作护身金光,便是你的护身符。黑白无常见到这金光,自然不敢造次。"
周德善听后,更加坚定了行善的决心。他说:"既然善行能积福德,那我更要多做善事,不为求报,只为心安。"
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有位修行人法号慧通,在山中结庐而居,日夜参禅打坐,精进修行。他不问世事,只求明心见性,证得无上菩提。
有一天,山下村民来报,说山中有猛虎伤人,请他帮忙。慧通下山一看,发现是一只受伤的老虎,因为饥饿才伤人。他不但不怕,反而为老虎疗伤,并劝说村民不要伤害它。老虎痊愈后,竟然成了慧通的护法,再也不伤人。
这件事传开后,许多人来向慧通求法。他教人念佛持咒,修身养性,救了无数人的慧命。渐渐地,慧通在当地有了名气,信众日增。
可慧通并不以此为傲,依然每日精进修行,从不懈怠。他常说:"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时刻保持警觉,才能不被世俗所染。"
多年后,慧通已是八十高龄,却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有一天,他突然召集弟子,说自己即将西归。弟子们不信,因为师父看起来还很健康。
当晚,慧通端坐禅房,闭目入定。子时将至,突然有黑白二影出现在禅房外。他们推门进来,看到慧通端坐,身上散发出柔和的金光。
这金光不是普通的光芒,而是修行多年积累的功德之光,其中蕴含着智慧、慈悲和定力。黑白无常站在这光芒中,竟感到一阵不适,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推拒。
白无常合掌道:"尊者修行高深,已超脱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我等奉命行事,却不能勾取修行人的真灵。"
黑无常也说:"尊者功德圆满,去留自在,何须我等接引?"
说完,二人恭敬地退了出去。慧通睁开眼,微微一笑,对弟子们说:"刚才黑白无常来过,可他们不能带我走。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神通,而是因为真修行人的心,早已不被生死束缚。"
弟子们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师父的意思。慧通看出他们的困惑,缓缓开口:"你们可知道,为何黑白无常见到这三种人要转身就走?"
弟子们齐声问:"请师父开示。"
慧通笑道:"这其中的奥秘,关乎天地运行的根本法则,也关乎每个人的生死命运。你们若能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能趋吉避凶,更能了悟生死大事。"
![]()
他顿了顿,神情变得庄重起来:"这三种人身上的'护身符',看似神秘,实则有迹可循。
它们并非外求而来,而是......"
慧通的话说到一半,突然闭目不语。弟子们心急如焚,可师父已经进入深定之中。
他们知道,师父要说的话,一定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修行法门。
究竟这"护身符"的本质是什么?为何能让鬼神退避?这三种人之间又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