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开播即“大爆”,于和伟的表演再次走进了观众的视线。
总编剧采访中锐评他的表演,字字不提演技,却句句说进观众心坎。
![]()
01
《沉默的荣耀》中,于和伟饰演的吴石是个“走在钢丝上的人”。
表面上,他西装革履、举止儒雅,在军政要员的酒局上谈笑风生。
可转身就成了在包围圈中寻找出口送出情报的“守卫者”。
![]()
吴石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被监视,却还是要把关键信息送出去。
镜头中的他笑着摇头,眼底却快速闪过了一丝决绝。
![]()
这一眼,让观众看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也想起了《潜伏》里余则成的隐忍。
![]()
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在荧幕上跨越十余年的角色,在历史上本是同一人:
潜伏在国民党核心的地下党员吴石。
而于和伟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角色注入了新的灵魂。
![]()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于和伟做的准备远不止“复刻余则成”。
他翻遍了吴石的生平资料,从“想回家却不能回”,到“每次传情报都像过鬼门关”。
甚至特意去了解民国时期国防部官员的着装习惯、说话语气。
![]()
总编剧卢敏在采访里提道:
“在我认识的演员里面,他是读书读的最多的,涉猎最广的。”
![]()
如果说余则成是“初生牛犊”的谨慎,那吴石是“历经沧桑”的沉稳。
于和伟演透了两种阶段的不同。
![]()
观众对吴石的钦佩、共情,除了角色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演技让人代入感极强。
这份用心,观众看在眼里。
![]()
剧播出后,弹幕里满是“于和伟把潜伏者演活了”的夸赞声。
而这,早已不是于和伟第一次靠“懂角色”出圈。
![]()
02
这份“懂角色”的能力,从来不是天生的。
正如于和伟曾在采访里曾说过:
“演员要住进角色的心里,得知道他为什么笑,为什么哭。”
![]()
《沉默的荣耀》其中一场戏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他的司机小钱为了不出卖他而牺牲,于和伟满是鲜血的手微微颤抖。
![]()
他的眼神里有不可置信、有悲痛、甚至还有后悔。
当医生问及死者姓名时,他怔愣了一秒,缓缓回答:
“我只知道他叫小钱。”
![]()
那一刻,他或许在后悔自己为什么连他的名字都不曾问过。
可正是这个自己从未睁眼瞧过的司机,却能在关键时刻义气至此。
那份隐忍着未掉落的眼泪,是于和伟对这个角色最贴切的处理。
![]()
《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他演活了“理想主义者的炽热”。
他有思想、有热血,铿锵的字眼点燃无数青年,像极了“完美的英雄”。
![]()
可于和伟却十分懂得人物身为“普通人的局限”。
作为父亲,他常年在外奔波,对儿子延年、乔年的成长疏于照料,甚至因固执的想法和儿子起争执。
![]()
作为丈夫,他对家庭的责任常让位于理想,偶尔流露出的愧疚,又藏着“想弥补却不知如何开口”的笨拙。
这份“柔”,让他跳出了角色的框架,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
总编剧的那句“于老师对人物的理解力特别好”其实就是这份“懂”。
懂吴石时刻走在钢丝上的谨慎,懂陈独秀的理想与温柔。
![]()
可为什么于和伟总能这么“懂”角色?
为什么他愿意为每个角色花那么多时间读书、查资料?
答案就藏在他没说出口的过往里。
![]()
03
于和伟并非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书香门第。
相反,他的童年拥挤且贫苦。
家中有8个哥哥姐姐,父亲早早去世,母亲也年岁已长。
![]()
而他之所以能从小地方走向大城市少不了姐姐的辛勤付出。
从小的经历造就了他能吃苦的性子,也让他知道“好日子”需要“熬”。
![]()
这份“熬”,成了他刚出道时的常态。
他刚踏出校园的那段时间,最潦倒的时候只能赚200块钱。
龙套跑了无数,打酱油的也演过不少,才终于等到了“大反派”万古碑的出现。
![]()
可没有出挑的长相,没有够硬的关系,于和伟只能在配角中不停打转。
但他丝毫不觉得失落,反而觉得有角色可演就已经是最大的喜讯了。
![]()
不管角色大小,他都一视同仁,把角色的相关资料扒的彻彻底底,把人物台词背的滚瓜烂熟。
好在那些年的苦没白费,他知道“熬日子”的滋味,所以能懂小角色的挣扎。
![]()
因为演的角色够多,所以知道哪一场戏是重头戏。
就像编剧说的“他读书特别多”。
其实于和伟读的不只是书本,还有生活里的人情世故,还有自己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
如今的他靠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演技大爆出圈,成为圈内的品质保障。
从历史剧到职场剧,从谍战片到喜剧片,他的戏路从未设限。
![]()
可即便已是公认的演技教科书,他对表演的敬畏心却丝毫未减,仍保持着为角色做足功课的习惯。
或许正是因为这十几年如一日的认真,才让总编剧在采访中也忍不住当面夸他。
![]()
近日,他的新剧《伟大的长征》发布了预告。
这部片子从导演到主创都集结了大部分当初《觉醒年代》的原班人马。
而于和伟在剧中演绎的“毛主席”让人尤为印象深刻。
![]()
从早年跑龙套时扒资料背台词的较真,到如今驾驭历史伟人的敬畏。
于和伟始终没丢懂角色才演角色的初心。
而这份初心,恰好就是总编剧为何夸他的最生动的体现。
![]()
结语
编剧锐评于和伟“读书多”“理解力好”“抓得住出彩点”。
没有直言他演技好,可观众却觉得句句说到了心坎上。
![]()
于和伟之所以能演活吴石,不是因为他“会演”,而是因为他“懂”。
懂角色的心事,懂角色的挣扎,懂角色背后的生活与信仰。
这种“不敷衍、不将就”的态度,比任何花言巧语都更为动人。
![]()
正如那句“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观众看的到演员的用心,演技的好坏也从来都泾渭分明。
好的表演,从来不是“装腔作势的模仿”,而是“深入骨髓的理解”。
![]()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文汇报|独家专访丨于和伟:戏里戏外 分寸之间
环球网|《沉默的荣耀》总编剧人民日报撰文谈创作
光明网|于和伟:演员不能当空心人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