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眼涩、眼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去药店买瓶眼药水。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以及代购圈里的“网红”眼药水,究竟该如何选择?用错了,不仅无效,甚至可能伤眼!
这篇科普将帮您理清思路,记住一个核心原则:眼药水是药,不是日常保养品,对症下药是第一位。
第一步:先辨症,再选药——你是哪种“眼不适”?
在选择之前,请先判断你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
第二步:深度解析各类眼药水
1. 人工泪液:基础保湿的首选
人工泪液是模仿人体泪液成分的润滑剂,主要用于缓解干眼和视疲劳。
核心选择点:防腐剂 vs. 不含防腐剂
含防腐剂:多为瓶装,开封后可使用4周。缺点:长期频繁使用(如每日超过4-6次),其中的防腐剂(如苯扎氯铵)可能损伤角膜上皮,加重干眼。适合偶尔使用的人群。
不含防腐剂:多为一次性小支包装(日抛型),价格稍高。优点:安全无刺激,可长期频繁使用。适合需要长期、高频度使用的重度干眼患者、术后患者或佩戴隐形眼镜者。
常见成分:
①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保湿性好,黏附性强,是主流成分。
②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等,也都是常见的保湿成分。
2. 抗疲劳/去红血丝眼药水:美丽背后的风险
这类眼药水通常效果“立竿见影”,滴后眼白迅速变清澈。
核心成分:盐酸萘甲唑林、盐酸羟甲唑林等(血管收缩剂)。
工作原理:通过收缩眼表的血管来消除红血丝。
重大风险:
①反弹效应:长期使用后,一旦停药,血管会反弹性扩张,导致眼睛更红,形成依赖。
②掩盖病情:眼红可能是干眼、炎症或其他眼病的信号,强行“退红”会掩盖真实病情,延误治疗。
③其他副作用:可能导致瞳孔散大、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等。
建议:仅限应急场合偶尔使用(如重要会议前),绝对不可作为日常护理长期使用!
3. 抗过敏眼药水:针对“痒”的核心武器
如果你在春秋季或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眼痒难忍,伴有红肿、流泪,这类眼药水是首选。
核心成分:
①抗组胺药:如奥洛他定、依美斯汀,能快速止痒。
②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用于预防过敏发作,需在过敏季来临前提前使用。
③双效药物:如氮䓬斯汀,同时具有以上两种作用。
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用。最好同时配合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可以稀释和冲走过敏原。
4. 抗生素/抗炎眼药水:严格的“处方药”
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使用,切勿自行购买!
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细菌性结膜炎、麦粒肿)。滥用会导致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激素类眼药水(如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抗炎效果强,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眼压升高(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副作用,必须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第三步:避坑指南——特别关注“网红眼药水”
许多来自海外的“网红”眼药水,用起来清凉感十足,瞬间眼清目明。但请务必警惕:
1. 成分复杂:它们通常是“复合配方”,除了基础成分,往往添加了血管收缩剂(去红血丝)、冰片(清凉感)、抗组胺药(止痒)甚至少量防腐剂。
2. 治标不治本:强行掩盖症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 风险未知:长期使用这种成分复杂的“猛药”,其安全性未经国内临床验证,风险难以预估。
结论:对不明成分、效果过于“神奇”的网红眼药水,保持警惕,最好避而远之。
终极选购清单:
1. 日常缓解视疲劳、干眼:
首选: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次选: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仅限偶尔使用)。
2. 戴隐形眼镜时润滑:
必须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并确认说明书上标注“佩戴隐形眼镜时可用”。
3. 眼睛发痒(怀疑过敏):
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用单一成分的抗过敏眼药水。
4. 眼睛发红:
先找原因:如果是疲劳干涩所致,用人工泪液即可缓解。如果持续不退或伴有疼痛、分泌物,请去看医生。
慎用:去红血丝眼药水。
5. 有分泌物、刺痛等感染迹象:
立即就医,让医生判断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问题,对症下药。
最后,最省心、最安全的一步:
当你不确定该用什么,或者自行使用眼药水2-3天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时,请务必咨询眼科医生或专业药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对您眼睛最大的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