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城乡社区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河口区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城乡文化社区,以“破、聚、暖”三字诀,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教育综合体,让优质文化“触手可及”。
![]()
转变思路,在“破”字上拓新局。一是破除“单点作战”旧模式,构建“区域文化资源一张网”,系统整合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华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书房、中小学校等文化活动空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的文化服务新生态。二是破解“供需错位”老难题,创新“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形式精准捕捉群众需求,针对性推出早教、非遗体验、职场技能提升、传统戏曲赏析等特色项目,推动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三是突破传统活动单一性困局,打造“线上+线下”智慧文化新场景。在保留线下文化活动基础上,社区同步搭建智慧电视服务平台,开发适老化、个性化的数字资源界面,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的精准投放、高效流通、按需分配。目前,义和镇颐正新村智慧电视平台已经上线,其他社区正在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实现精准化供给。
凝聚合力,在“聚”字上寻路径。一是聚合部门单位资源,构建“部门协同+清单管理”机制,建立区直部门单位优质文化教育服务类、场地设施类、文明实践队伍类三张清单,推出50余项优质文化资源目录清单,实现跨部门资源精准对接与高效配置。二是聚焦“人才赋能”关键点,培育“文化能人”队伍。坚持“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理念,通过自愿报名、居民推荐等方式系统挖掘社区能人、非遗传承人、五老志愿者、离退休干部等特色人才资源,创新建立社区能人库,培育社区文化带头人,截至目前,已经挖掘培育社区“文化合伙人”200余人。三是聚企共建运营,构建“公益+低偿+商业”可持续生态。将文明实践阵地、社区闲置用房等公共空间改造为资源集聚平台,创新采用“资源置换服务”“政策激励服务”等模式,成功引进东营市舒欣堂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知新教育机构等19家优质市场主体。
心系群众,在“暖”字上做文章。一是暖心服务“全周期”,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在社区设置“文化驿站”“非遗工坊”等便民点,配套提供免费借阅、文化讲座、艺术培训等服务,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优质文化资源,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二是暖情关怀“全龄段”,织密“文化惠民”保障网。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准施策,为幼儿提供早教、亲子阅读、手工启蒙课程,面向青少年推出萤火虫学堂、非遗体验、科技体验项目,为中年群体设计职场技能提升、健康管理、心理调适等讲座,为老年群体定制智能手机使用、传统戏曲赏析、书法绘画等适老化内容,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三是暖意活动“润民心”,厚植“文化认同”新风尚。培育了“邻社家”“向阳花开”“崇文家·幸福里”“河睦家”等文化社区品牌,以“我们的节日”“社区邻里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搭建居民情感交流平台。今年以来,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7000余场次,参与居民8万余人次,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聚人”的社区文化氛围。
河口区将继续以机制创新为突破,资源整合为抓手,服务优化为保障,推动文化社区建设与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让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涵养民风、促进和谐的“软实力”和“硬支撑”。(大众新闻记者 杨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