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今我国的军工方面,雷达,无线电领域是出于世界上绝对的领先的地位,能有如今的地位,一定离不开当初在贵州都匀的大山中这些老三线厂的贡献,比如今天咱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国营长红机械厂,军工代号112!
![]()
也许你会觉得我有点危言耸听,可是如果你真正了解过这家老三线军工厂的历史,相信你也会和我有着同样的观点,不信?那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
贵州都匀112厂,最早在1965年的时候,就响应国家号召,展开了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当年由北京761厂和四川绵阳780厂包建的,建之初就是一家电子军工企业,隶属于083基地,也就是当时的中国振华电子集团。
![]()
这家电子军工厂的主要研究方向便是雷达,无线电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还是60年代哦,非常的难能可贵,当时083基地在都匀下辖了10个兵工厂,而112便是其中之一。
![]()
112厂建成以后,研制和生产出来的电子产品,在当时可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它曾生产“370”雷达产品,其双色活动目标显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除了军用产品外,它还研制了卫星电视接收机、录音机等民用产品,并具备微波器件、工模具制造能力,工厂拥有金切机床近300台、电子测量仪器2000余台,专业技术人员460余人。
![]()
当年这里可谓是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场面,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家属,多达2000多人,就在这都匀的大山沟里生产,生活,我们从一栋栋整齐,气派的居民楼,就能感受到当年这里的生活场景,这里生活区的配套相当完善,居民楼,学校,菜市场,医院等,规模上堪堪抵得上一座城镇。
![]()
从1976年起,工厂承担了国防重点工程的试制任务,先后为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和拉萨4个大型卫星通信地面站提供了数字制发射设备,这可能是112厂最为高光兴盛的时间!
![]()
几乎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三线厂同样的命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来到了1990年,因为三线调整政策,112厂整体搬离了都匀山区,而原址也逐渐荒废,所幸的是原来的一些厂房和防空洞群,被作为三线工业遗产进行了保存,目前看来状态良好,建筑外墙仍可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红色标语,依然提醒着我们,它曾经的辉煌和贡献。
![]()
进入112厂区,眼前是一幅孤寂寞落的景象,十几栋厂房依次静卧在人字形山沟旁,所有的厂房没有一扇门窗,只刺下四面光秃秃的高墙。高大的广房里空空荡荡,地上积满了尘土,泥主上秋草枯黄;墙角上还挂满了蜘蛛网,多少还是有些令人唏嘘!
![]()
曾几何时,就在我站立的地方,上班下班的人流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楼房里传来的是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渡着饭菜酒肉的醇香,在那艰苦的年代,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响应党的号召,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国家的兴旺,来到这穷乡僻壤。
![]()
雪雨风霜,三线工人们旰衣宵食,才盖起了这十几座厂房。也筑起了自己的家。从此,在这山沟里, 机器转动的声音日夜停地响,漆黑的大地亮起了明亮的灯光。
![]()
望着不远处甘塘新区那如银河泻地的灯光,沉思、遐想,历史不会遗忘。三线建设博物馆里有你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也必将会洒满新时代的灿烂阳光!
![]()
朋友们,你觉得,这样的三线军工厂,是否应该完好的保存下来?还是就它这样默默无闻的退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带着瓶盖儿去旅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