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考上大学,二叔有钱不帮三叔卖猪供我,15年后我回乡报恩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是2015年的正月初8,我开着一辆新买的宝马X5,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多年未归的老家,河南省一个小村庄。

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张灯结彩,锣鼓声震天响。

我站在全村人面前,将一套市中心高档小区的房产证郑重递给了三叔张仁德。

“三叔,这房子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您当年的恩情。”

我强忍着泪水,声音有些颤抖。

三叔张仁德接过房产证,激动得老泪纵横:

“志强啊,三叔从没想过要你回报什么,只要你过得好,三叔就知足了……”

人群中,二叔张富强的脸色变得铁青,像是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怎么也没想到,15年前那个为了8000元学费四处奔波的穷小子,如今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来报恩。

更让他心惊胆战的是,我已经知道了当年的真相,那些他以为永远不会暴露的秘密。

而这一切,都要从2000年那个酷热的夏天说起……

01

那天是2000年7月20日,河南省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我叫张志强,怀着满心的不安,和父亲张老根一起去县城查成绩。

我们骑着一辆老式的永久自行车,沿着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颠簸了三个小时才到县城。

教育局门口挤满了人,我费力地在成绩单上寻找自己的准考证号。

当看到“张志强,698分,录取院校:北京大学”这行字时,我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

“爸!我考上北大了!我真的考上了!”我喊得嗓子都哑了。

父亲张老根愣了好一会儿,然后一把抱住我,粗糙的手掌拍着我的背。

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眼睛里满是泪水:“好……好啊!咱们张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回村的路上,我们的心情却像坐过山车一样,喜忧参半。

喜的是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名校,忧的是那8000元的学费,对我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家里一年收入不过3000元,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咳嗽,母亲李秀兰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8000元,我们得攒五年才能凑齐!

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邻居们纷纷上门祝贺,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知道父母心里的苦,也知道这8000元对我们家意味着多大的压力。

那天晚上,母亲李秀兰把我拉到一边,眼眶红红的:“志强,要不……咱就不上了吧。”

“你去城里打工,一个月也能挣个千把块,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我心里像被刀剜了一样,母亲说得轻巧,可我看得出她眼里的不舍和无奈。

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妈,我不读书了。”我咬紧牙关,“明天我就去县城找活儿干。”

“不行!”父亲张老根突然拍了桌子,这是我头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火。

“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上学!我去找我那两个兄弟借钱!”

那一夜,我们一家三口都没睡好,我躺在床上,盯着屋顶的破瓦片,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从小我就知道家里穷,可从没像现在这样,感受到贫穷带来的无力感。

第二天一早,母亲就开始张罗着去亲戚家借钱。

我们张家在村里虽然穷,但人缘还算不错,父亲有两个弟弟:二叔张富强和三叔张仁德。

“先去老二家,他在县城做生意,手里肯定有钱。”父亲盘算着,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听到二叔张富强的名字,我心里也升起了一线希望。

二叔这些年在县城混得风生水起,听说开了家建筑公司,还买了县城第一辆帕萨特轿车。

如果他肯帮忙,8000元对他来说应该只是小钱。



02

2000年8月10日,我和母亲起了个大早,换上家里最好的衣服,带上几斤自家种的红薯,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二叔张富强住在县城最气派的小区,住着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在当时那可是顶级的享受。

我们在楼下按了门铃,二婶赵丽娟开了门,看到我们,脸上的笑容明显僵了一下。

“哟,嫂子,你们咋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二婶的语气透着几分不耐烦。

母亲有些尴尬,忙递上红薯:“丽娟,这是家里种的红薯,给你家孩子尝尝。”

二婶接过红薯,嘴角勉强扯出一个笑:“进来坐吧。”

客厅里铺着光亮的瓷砖,沙发是进口皮质的,墙上还挂着台32寸的液晶电视。

这些东西在我们村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边上,生怕弄脏了。

“富强去公司了,晚上才回来。”二婶给我们倒了杯水,语气冷淡,“你们有啥事?”

母亲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丽娟,是这样的,志强考上北大,可学费要8000块,我们家实在拿不出……”

话没说完,二婶的脸色就沉了下来:“8000块?嫂子,你当我们家是开银行的?”

母亲连忙解释:“不是借,是我们一定会还的,等志强毕业工作了,马上就还。”

“还?”二婶冷笑一声,“嫂子,你知道8000块现在能干啥?我们家小杰在市里上重点高中,一年学费就得4000多。”

“再说,读书有啥用?大学生毕业还不是得找工作?志强不如早点学门手艺,踏实。”

我听着二婶的话,脸烫得像火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母亲的脸色也很难看,但还是赔着笑:“丽娟,志强从小学习好,这次考了698分,全县第二名。”

二婶一点面子也不给:“分数高又能咋样?现在大学生多得是,毕业还不是得靠关系找工作。”

“你看我们小杰,成绩一般,可跟着他爸学做生意,将来接手公司多好。”

我再也听不下去了,站起身:“妈,我们走吧。”

“别急。”母亲还想再争取,“等富强回来再说。”

晚上八点多,二叔张富强终于回来了,西装革履,手腕上戴着块金光闪闪的手表。

二叔的态度比二婶和气些:“哟,大嫂,志强!啥时候来的?”

母亲又把情况说了一遍,二叔听完皱起眉头:“大嫂,不是我不帮,最近生意上资金周转不开啊。”

“我刚接了个大工程,垫了好几十万,账上真没余钱。”

这话听起来就是推托,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母亲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富强,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就这一次,志强毕业后一定还。”

二叔瞟了二婶一眼,二婶立马接话:“嫂子,不是我们不帮,实在是没办法,生意风险大,钱都压在工程上了。”

“这样吧。”二叔从钱包里掏出几张百元钞票,“我这有300块,你们先拿去应急,等我宽裕了再想想办法。”

300块?我们需要的是8000块!这300块连个零头都不够。

母亲接过钱,声音哽咽:“谢谢你们了,富强,丽娟。”

走出二叔家的小区,母亲终于忍不住哭了,泪水在昏黄的路灯下显得格外刺眼。

我攥紧拳头,心里满是屈辱和愤怒:“妈,我们回家,我不读书了,我去打工。”

“胡说!”母亲擦掉眼泪,“咱们去找你三叔,仁德肯定会帮咱们。”

03

8月12日,我们来到了三叔张仁德家。

三叔家跟我们家差不多,都是地道的农民,住着几间土坯房。

不过三叔养了8头猪,算是村里小有资产的“富户”。

三婶王秀英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我们,笑得合不拢嘴:“嫂子,志强,快进屋!”

三叔张仁德从猪圈里出来,满身汗水,脸上却带着憨厚的笑:“志强考上北大了!这可是咱们村的大喜事!”

我们坐下后,母亲把学费的事又说了一遍,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

三叔听完,脸色变得严肃:“大嫂,你是说要8000块?”

“对。”母亲点点头,“我们找了老二,他说没钱……”

三叔摆摆手:“别提老二了!志强考上北大,这是咱们张家的光荣,8000块算啥?就是倾家荡产也得供他上学!”

我心里一暖,但还是忍不住说:“三叔,8000块不是小数目,你们家……”

三叔拍拍我的肩膀,眼中满是激动:“志强,你知道吗?咱们村几辈子没出过大学生,更别说是北大!”

“你是全村的希望!这学费,三叔一定帮你凑齐!”

三婶也激动地附和:“就是!别说8000,就是1万,咱们也得想办法!”

我眼眶一热,哽咽道:“三叔,三婶,我知道你们家也不宽裕……”

“别说这些!”三叔大手一挥,“我有办法!”

说完,三叔转身往外走:“秀英,你陪嫂子他们聊聊,我去找几个人商量。”

其实我们都知道,三叔是去卖猪了。

那8头猪是三叔家最重要的财产,每年卖猪仔和猪肉,能赚4000多块。

没了这些猪,三叔家就等于断了经济来源。

晚上六点多,三叔回来了,脸上满是汗水,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好消息!”三叔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我联系好买家了,明天就能卖猪!”

我鼻子一酸:“三叔……”

“别说啥!”三叔眼中含泪,“志强,三叔没读过啥书,可我知道读书能改变命!”

“这几头猪算啥?猪没了还能再养,可机会没了就再也没了!”

那一夜,我躺在三叔家的土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想起三叔每天凌晨喂猪的背影,想起三婶杀猪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还想起小堂弟张小勇攒卖猪钱买课本的期待眼神……

第二天一早,三叔带着我去了县城的牲畜市场。

市场里人声鼎沸,猪贩子们吆喝着挑选牲口。

三叔牵着那8头猪,眼神里满是不舍,这些猪他养了几年,每头都有名字。

一个猪贩子围着猪转了几圈:“老张,这猪养得不错,多少钱?”

“6000块,一分不能少。”三叔语气坚定。

猪贩子皱眉:“太贵了,最多5500。”

“不行!”三叔急了,“这些猪我养得跟孩子似的,6000是最低价!”

我看着三叔为了几百块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心疼得像被刀割。

这几百块对二叔来说可能只是顿饭钱,可对三叔却是血汗钱。

最终,三叔以5800块卖了猪,加上家里攒的2200块,正好凑齐8000元。

猪被牵走时,我看到三叔偷偷抹了把眼泪。

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三叔的恩情!

三叔把一沓皱巴巴的钞票塞给我:“志强,拿着,好好读书,别辜负大家的期望。”

我接过钱,跪下给三叔磕了个头:“三叔,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不忘!”



04

2000年9月5日,我带着三叔卖猪的钱,怀着复杂的心情踏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

第一次见到这座名校,我被深深震撼:宽敞的校园,古朴的教学楼,还有那些气质不凡的教授和学生。

可作为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我却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宿舍里的同学大多是城里人,他们聊着时尚品牌、流行音乐,我只能默默听着,插不上话。

更让我难受的是经济压力,同学们每月生活费动辄上千,而我只有300块,还是父母省吃俭用寄来的。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尝试了各种办法。

我申请了助学贷款,跑了无数趟才办下来。

还在学校食堂做兼职,洗盘子每小时4块钱,手被洗洁精泡得脱皮。

我还利用自己对电脑的天赋,给同学修笔记本电脑,一次能赚30到60块。

周末我去做家教,给几个高中生补习数学,每小时20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