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很复杂。而且很多人都会经历,很多家庭都有出现过。
毕竟,在中国,多子多孙多福,已经成为了口口相传的封建观念,就像女子无才便是德。
正确与否,相信明白事理的人一看就懂了吧?太多类似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其实都是非常片面的,非常传统封建的,现代时代,需要的是移风易俗。
言归正传,多子女家庭,父母一碗水端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孩子多的家庭,六七个,七八个,
甚至是两位数或以上的多子女家庭。他们必然能感受到,父母的一碗水到底有没有端平,倾斜到了哪一头。
![]()
为什么难? 1.孩子天生不一样
哪怕父母再努力“端平”,孩子性格、性别、出生顺序、健康状况、学习能力都不同,对“公平”的感受也不同。
有些父母天生就重男轻女,喜欢聪明的,听话的,懂事的孩子,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老大觉得:“我早出生就要多干活?”
老小觉得:“你们总让着我,是不是看不起我?”
中间的那个:“我就像个透明人。”
甚至,有些小的,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至小,哥哥姐姐爸爸妈妈肯定要多疼我,多让我一些。
![]()
2.资源有限,分配本身就是取舍
经济资源:比如只有一套学区房,给谁?
情感资源:妈妈陪老二住院一个月,老大一个人在家,这怎么“平”?
时间资源:一个高三,一个小学三年级,谁优先?
这本身就是一道道非常难选的选择题,每一道选择,父母都需要做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除了时间以外。
有些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斤斤计较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在孩子身上是不是做到了平衡,平均,平等。
![]()
3.父母也不是机器
父母有情绪、有偏好、有疲惫的时候。“端平”不是技术问题,是人性问题。
不是他们不愿意,有时候就是因为太累了,琐事太多了,没有做到那么精准的端平一碗水,只是有个大概。
因为,他们的心里面没有一个尺子去量,没有一个秤去计算,到底自己对孩子是不是一碗水端平了。
有的孩子天生更好带,父母不自觉就亲近;
有的孩子总惹事,父母下意识更严厉;
有的父母自己就是老大/老小,对那个位置的孩子更有共鸣。
那怎么办?“端平”不是“平均”,而是‘公道’
✅ 不是给一样,而是给得合理
老大要手机,老二要自行车,都能满足就各取所需;
不能都满足,就讲清楚理由:“不是偏心,是阶段不同。”
有些父母会尽量去做到一碗水端平,有些父母则是天生就天平倾斜到另一头。
比如,对于重男轻女的父母来说,即使女儿多么听话,学习成绩多么优秀,还经常帮家里做家务活,
一些父母还是更疼爱儿子,即使儿子很调皮,经常闯祸,不务正业,惹事生非,好吃懒做,操碎了心,他们也乐意继续溺爱儿子。
![]()
✅ 不是不犯错,而是敢认错
父母说错话、偏了心,能道歉:“我刚才对你发脾气不对,不是你不好,是我累了。
”言语的道歉和安慰,多多少少能抚平子女心中父母偏爱其他兄弟姐妹的悲伤。
孩子感受到被看见,比“绝对公平”更重要。言语和物质,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如果物质上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那就在其他方面,比如言语上多欣赏,多赞美也是一种弥补。
![]()
✅ 不是一视同仁,而是一人一个样,但都爱
老大小时候没那么多绘本,但有你独享的三年全职妈妈;
老二没独享妈妈,但从小有哥哥陪玩;
不是“一样”,而是“都重要”。
有些父母其实没有那么小心思,只是单纯的照顾自己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也许有时候老大的要求有些大了,但也满足, 有些时候老二只是一个小请求,也依然满足,但在老二看来,也许会觉得父母偏心老大。
![]()
最后一句话:
“端水”不是技术活,是良心活。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真的一直在努力爱他们的父母。
毕竟,孩子是初为人的孩子,父母也是初为人的父母,多沟通,多担待,多包容,多理解,多换位思考才是真。
![]()
如果你是父母,正在纠结“我是不是偏心了”,那你已经比很多人强了。
如果你是那个觉得“爸妈偏心”的孩子,也许你可以试着告诉他们:“我不是要你一样爱我,而是要我知道你爱我。”
有些父母天生就是不善言辞,不懂得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夸赞他们,却只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大声指责他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