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扬新风之49 ▏苏山乡新屋余村:余濂故里觅余影
![]()
余氏“家范”言:治家犹治国,礼法不可一日无之,为尊者以身教为先,一言勿妄发,一事勿妄行,俾子孙以为准则。
![]()
都昌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展室余濂展版
明代中期的都昌人余濂,曾先后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辽东、江苏武进县知县、苏州府同知等官职。
都昌人杰地灵,江万里、刘锜、陈澔等历史名人彪炳史册,余濂说不上声名显赫。
在余濂的故里都昌县苏山乡坡垅村委会新屋余村,余濂几成妇孺皆知、光宗耀祖之人。
在宗谱里、在遗迹里、在村民的讲述里,我们可以寻觅这位敢言直谏、安边有功的明吏日渐远去的背影。
一处《明史》的谬误
在浩繁的《明史》中,关于余濂有寥寥数语载录:
余濂,字宗周,都昌人,弘治六年进士。武宗时,终云南副使。
余濂终其一生官秩六品,他能列入《明史》是因了巡按辽东时,与明孝宗时一桩惊天大案“张天祥案”相涉,而附于地位比他显赫的王献臣之后列传。
![]()
《余氏宗谱》余濂世系
明孝宗弘治年间,北疆常有蒙、满诸部骚扰。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余濂作为浙江道监察御史被派往巡按辽东,巡视长安、长静、长宁三堡(今吉林省扶林县一带)。
由于城堡建在河滨,激流冲刷,常被冲圯。余濂发动驻军和当地百姓,按品字形在河边植柳三十一万余株,挡防激流,涵养水土,既围城堡,又益耕种。
余濂为此喜吟《巡边插柳》诗:“十里边城十里台,塞下轻骑几度来。且将杨柳深深种,他日桑麻此作媒。”
这些杨柳葳蕤成荫后,辽东人敬称为“余公柳”,并立庙祀之。
余濂巡按辽东时,与“张天祥案”劈面相逢。
原辽东都指挥佥事张斌因罪而丢官,其孙张天祥纳粟得祖父之职。张天祥因劫营乱杀无辜,冒报功劳被告发,当时的巡边御史王献臣正欲勘查时,被调他职。
明孝宗新派余濂巡按辽东,与大理寺丞吴一贯、锦衣指挥杨玉一道办查此案,结果张斌定死罪,张天祥病毙狱中。
后来孝宗皇帝听信特务机构东厂的诬告,而为张斌、张天祥翻案,将王献臣等拘逮后贬谪,余濂贬为云南布政司照磨。
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驾崩,明武宗即位。
武宗大赦天下,余濂因而得免,没有赴偏僻之地的云南就职,而是官降一级改任了江苏武进县任知县,一年许,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补授苏州府同知。
此时,“张天祥案”的另一受谪者王献臣已辞官归隐于苏州,购地兴造拙政园。
“拙政”的得名,是晋朝《闲居赋》有“拙者之为政”之语。
其实,当王献臣、余濂这对同榜进士、同案遭贬的宦海知己在拙政园相叙时,“拙政”何曾不是他们刚正不阿、不附权贵秉性的坦陈。
如今的“拙政园”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成为中国的四大名园,并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都昌人余濂见证了拙政园的亭立阁造、石崎桥坦,数年后,母亲翁氏故去,余濂回家服丁忧,尔后病逝长眠于故里。
![]()
余濂故居处
《明史》中载余濂“武宗时,终云南副史”,与余濂的终任不符。省志、府志、县志和家谱对余濂的生平载录,均未采纳此说。
两段生与死的传说
余濂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出生于都昌苏山新屋余村,但他入仕前却成长于邻村的另一个余姓村庄,以至这个村因他而改称“余濂排村”。
在新屋余村,广为流传着一个余濂小时候“遇毡走路、遇‘个’识字”的传说。
![]()
新屋余村祖祠
![]()
新屋余村民居
相传余濂八岁前还不会独立行走,生性愚钝。
八岁那年,母亲翁氏抱着余濂去相邻的村上看戏,期间母亲小解,便将儿子蹲坐在后台的毡毯上。
一会儿翁氏回来找余濂,小儿却不见了。情急之下找到前台,竟见儿子在直立行走,令为人母者大喜过望。
回家的路上,余濂指着湖滩上候鸟留下的爪印,指认是“个”字。翁氏感念该余村是儿子开窍的福地,便将余濂送至村上一门亲戚家抱养,在余濂排村长大成人。
余濂排村数年前池塘边还可见一棵相传余濂手植的柳树,相传虬枝上挂过余濂的官靴,后来硬化村民文化场地时毁斫。
余濂“遇‘个’识字”这个传说有一点经不起琢磨,“个”字明代繁体写作“個”,与鸟之爪型相距甚远。
在新屋余村的祖祠旁,有一块荒弃了的宅基地,1938年出生的余松恒老人说,余濂的故居就在此处。
抗日战争时,日寇侵扰新屋余村,焚烧了余濂故居的主体,后来村上重修了一次。
上世纪七十年代,余松恒是生产队的会计,常在此屋记工分,酷暑难耐的夏夜,身处余濂故居,竟然没有蚊子叮咬。
1983年一场龙卷风,将余濂故居夷为平地。
![]()
传说中的余濂湖滩识字处
![]()
余濂排村池塘
新屋余村也有一个关于余濂之死的传说。
余濂的吏治生涯大多在监察御史任上,他自知他的不徇私情、不媚权贵得罪了不少人,在故里病逝前他留下遗言,莫让外人知他身葬何处,以免遭仇者的抛坟之辱。
据说余濂入殓时,回避了八仙近棺,操持殓事的只有身边的至亲。以至新屋余村沿袭这个殡葬之习,亡故之人入殓时,八仙避而不见。
直到2008年,有的人家至亲偏少,难于操持一应殓事,才改了抬棺的八仙可介入。
余濂出殡时,相传有七口棺木,尸首入殓的那口,由余濂的女儿插了根绣花针,以标秘记。
清代编纂的《都昌县志》记载余濂墓在“安定庙前”,2002年10月,都昌县文史专家罗水生一行赴新屋余村考察余濂墓,在离村不远处,原新妙湖新洲垦殖场的一处荒草丛生之地,拜谒了余濂墓。
墓碑上的小字已被岁月的风霜侵蚀得难辨,中间一行竖刻篆字可识“明前监察御史苏州府同知余濂墓”的字样,显然从碑体细辨,不是原墓碑。
“文革”期间,余濂墓遭当地“造反派”掘挖,墓碑被人抬去做了池塘沿的搓衣石,罗水生先生见到的,是后来从池塘沿搬回的墓碑。
“文革”那次的开棺,当地村民一说棺椁里发现一把宝剑,剑伴英灵,喻指余濂生前嫉恶如仇,锋芒毕现;
一说棺椁里发现了一具铜制“风波箱匣”,定风波之物长随英灵,喻指余濂对世间歪风有镇风息波之威。
余濂一生忠于朝廷,恪尽职守,无论是履监察御史之职匡正时弊,还是尽巡按辽东之责平乱安边,皆功勋卓著。
在新屋余村的祖祠正厅上方,悬挂一方“代天巡狩”的木匾,是当朝褒扬余濂功勋的见证。
原匾被现在九江生活的一外村余姓后裔保存,祖祠悬挂的是仿制件。
![]()
祖祠“代天巡狩”匾
关于余濂之死,至今有一个未解之谜:卒于何年?宗谱没有记载,史册亦无考据。
三篇直谏的奏疏
清康熙朝编纂的《江西通志》中载录余濂著述传世,“立朝上章有《陈愚录》,巡按辽东有《安边集》”。
在清代编修的《都昌县志》和《余氏宗谱》里,辑录了余濂担任监察御史时向明孝宗上的三篇奏疏。
![]()
村小学
在《全外戚疏》中,余濂掷地有声,一身正气。
《全外戚疏》指斥孝宗“惑枕上之私”,把张皇后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无功受禄,一封侯,一封伯,使外戚一门贵盛,达到“祖宗以来,外戚之盛未有也”。
余濂犀利的笔锋直指器重提拔自己的孝宗皇帝:“夫王者,祖宗之天下也;法度者,祖宗之法度也,岂可容法度于私戚哉。”奏疏建议孝宗皇帝将张氏兄弟“削去现爵,发还乡里,使之履历艰难,谙练世故,以息人心之怨,消天道之愆。”
孝宗皇帝对余濂的奏疏没有采纳,这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后来,张氏兄弟在明世宗嘉靖十二年被治罪,一个病死狱中,一个斩于西市,应验了余濂奏疏中的预言:“势之逼者,疑之渐;宠之极者,危之阶,自古以来未有不败者也。”
在《陈六事奏》中,余濂披肝沥胆,献策兴邦。
所谓“六事”,一是近接儒臣。伏愿孝宗“至于人才之进退,边将之调用,利害之兴革,凡关乎政务之大者,与之谋议而后行之。”
二是辅翼皇储。对作为“家国天下之本”的“储君”皇太子,“涵养气质,熏陶德行”。
三是增取进士。每年增取进士50名。
四是慎重民牧。重用贤流,“使民牧得人”。
五是行查诏书。对官吏挪移侵欺、违制征收,“许被害人等指实陈告,论以脏罪”。
六是措拔人才。对罢黜为民的一批进士宥过收用。
在《题请陈澔从祀奏》中,余濂推崇理学,荐祀乡贤。
元初的都昌人陈澔,著有《礼记集说》,成为明清两代科举的必读之书。
余濂力陈朱熹、程颐、蔡沈、胡安国皆因注经而从祀于孔庙,唯陈澔没有从祀。
陈澔“伏世立教之功大矣。然邑里无香火之祠,孔庙无从祀之典,何哉?”
虽然明孝宗皇帝并没纳而办之,陈澔直到清雍正二年才入孔庙奉为先儒,但余濂情系乡梓之情溢于言表。
![]()
余濂排农家庭院杮树
明孝宗为宠落人心,对余濂的奏疏虽未纳谏,但在敕命中盛赞余濂“按部有声,久负澄清之态;犯颜无隐,屡陈忠告之言”。
在新屋余村保存的《余氏宗谱》里,辑存《封余濂修职郎敕》《封余濂文林郎敕》,以及对他已故父亲余嵩褒文林郎,对当年健在的母亲翁氏、妻子高氏分别褒封孺人的敕书。
“慷慨当锋骂贼时,一门声阶重华夷。虎奔血满长城窟,龙化尸浮止水池。王蠋忠魂无地挽,比干义胆有天知。近来得拜宫墙下,重续文山集杜诗。”
这是清康熙年间修撰的《江氏大成宗谱》卷一收录的余濂的《谒双忠祠》,是余濂拜谒同为都昌人的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和其弟江万顷的诗。
当我们在余濂故里探访余濂的故事时,余濂的“义胆”天知人知,令后人敬仰……
![]()
余松恒(左一)、罗水生(右二)和本文作者(右一)在交流
阅读更多:
苏山乡牌楼戴村(上):马鞍岛上凤翔飞
苏山乡牌楼戴村(下):土目湖的帆影
苏山乡益溪舍胡村:一泓天外看帆影(一)
苏山乡益溪舍胡村:一泓天外看帆影(二)
苏山乡益溪舍村:一泓天外看帆影(五)
苏山乡仲刚黄村:那名 那贤 那井
苏山乡万家畈:万家灯火览穹昊(二)
苏山乡舍下徐村:舍·厦
都昌县宋朝进士名录(48榜137人)
都昌县明朝进士名录(14榜17人)
都昌县清朝进士名录(19榜21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