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谭海学,网名北极白熊,退休公务员。现为海伦市作家协会主席,海伦市诗词协会主席,海伦市老年大学校长,海伦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著有《沁园春色》《沁园春意》《沁园春韵》《沁园春迹》《沁园春梦》《晓风晨露》《梦断乌托邦》《中国书法百家吟咏》《海伦三圣宫历史考》。主编《九州八景》《海伦百年文学卷 ·续集》《海伦百年文学卷·三集》《海伦市抗日战争史略》《海伦 的故乡》《醉美都城地·海伦卷》《英风古寺的传说》《海伦市乡村地名考》。编辑全国政协《东北抗战历史资料》和黑龙江省政协《黑龙江抗战历史史料》,考证海伦是《红灯记》的故乡。主笔撰写了海伦市博物馆、海伦市历史展览馆和中国·海伦大豆博物馆《展陈大纲》,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
海伦农场位于海伦市东北部, 场部原驻正红旗十三井,现驻正红旗三井, 距县城 36公里。农场属小兴安岭西南余脉,东靠 森林 ,南 临 扎音河,北濒通肯河, 山清水秀 。 农场 海拔高度 212- - 302米,东西长约22 公里 ,南北宽约 13 公里 ,漫岗 地 是主要耕作地区,漫岗坡下是河谷地,其荒原已部分开垦,尚有近万亩荒原 牧场 。 农场 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0.4℃,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2372℃,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天数164天 。 年平均降水量 527毫米,冬春两季降水量少,秋季稍多,夏季最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 2261 小时,无霜期为 116天。 土壤 保水供水能力强,抗旱、抗涝、土性温和,适于种植大豆、玉米、小麦、 水稻、水飞蓟、月苋草、小杂粮、甜菜、瓜类、蔬菜等作物。
2010年 , 农场 总面积 2. 4万 公顷,其中耕地 1. 7万 公顷,林地 2743公顷,水面898公顷,草地1776公顷。 农场下设 12个分场,20个自然屯。 2008年海伦农场全场总户数5077户,总人口为12716人。从业人员6421人,其中职工2604人,其他从业人员3817人。人员来自10个省,41个县,6个民族。
海伦农场所属 20个自然屯:十三井子、三井子、闫家店、二站屯、东岗屯、小五井子、八井子、六井子、三道岗、大桦树屯、桦西屯、东八里屯、北山屯、北河屯、小六井子、兔子营、回民屯、东安镇、对店屯、侯家碗铺。
1896年,清政府批准开垦通肯荒段。通肯荒段划井方法,从克音河入呼兰河的河口为起点,从东向西依次排列成行,名为恭、宽、信、敏、惠字、水师营、镶蓝旗、正蓝旗、镶红旗、镶白旗、坤字,西到通肯河入呼兰河的河口止,共计11个字牌。克音河入呼兰河的河口以东为乾字,从西向东排列,依次为乾字头行到八行。扎音河北,为墨字段、东五旗段。通肯河北,为北字段,北字段分为两部分,东部天乙公司段,西部北字段。海伦农场地区, 地属 正红旗三 井 至正红旗十六井。
1913年,井田制时期,海伦划分为一城、七镇、267井屯。后来,全县又划分为五区。 海伦农场地区 为东乡第二区 ( 驻 东安镇 ) 辖区 。 因为居住分散, “屯不超五户,人不足十口”,只划 旗 井没 有 设屯。
1918年2月,通北县、望奎县划出之后,海伦全县设一城、五区、五镇、154乡、137井。 海伦农场为 第四区 ( 驻 东安镇 ) 辖 区 。
1932年12月,东北沦陷期间,日伪政权实行保甲制,海伦县设五区、九保、83甲,后来调整为五区、八保、109甲。 海伦农场归 第四区东安 保 管辖 。
1939年1月,日伪政权实行街村制,海伦县划分两街(海伦街、海北街)、29个村。1941年2月,日伪政权强制推行大街村 制 ,海伦县改为 2街24村,下设372区屯,1146部落,3621牌。 海伦农场地区归双录村(驻三道林子屯)管辖。
1932年2月,日本关东军先后制定了《移民方策案》《日本移民案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计划10年时间,向东北武装移民1万户。在东北划出“无偿提供地”103.2万町步(1町步=14.8亩),“收买地”63.7万町步,供其垦殖。1936年8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计划20年时间,向中国移民100万户,500万人。1941年1月,日本政府制定《大和民族人口政策确定纲要》,计划在1960年前,向中国境内移民一亿人。
1933 年 3月至 1945年 8月 ,日 本侵略者 在海伦农场地区设立了 7 个开拓团 ,即对店日本开拓团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俗称 对店 大训练所),三井子日本开拓团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俗称三井子小训练所),万顺日本开拓团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俗称万顺小训练所),三井子 北部 群马(石田)开拓团,三井子 南部 (中岛)开拓团,七井子 东部 万顺(冈本)开拓团,七井子 西部 群马(桐生乡)开拓团。
1933年 3 月,日本侵略者在对店建立半军事性质的日本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亦称对店大训练所。训练所长是一名负伤退役的陆军少将,教官都是有实战经验的军官。训练时间为 2年, 目标 是 训练 成为彻底合格的开拓民。对店日本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置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所长级别最高、霸占土地最多的一个义勇队开拓团。对店训练所占地 24万亩,其中开垦种 植 9万亩。伪海伦县长邵中嘏1942年编撰的《海伦县政一览》记载:“对店大训练所设有病院、讲堂、炊事场、野菜炊事场,计1800户,1800人。”对店大训练所团部设在十三井子。由于海伦城里日寇驻军的指挥官是大尉,而十三井子的指挥官是残疾少将,所以,当时有“小小的海伦县,大大的十三井子”的流行语。

![]()
1933年6月,对店大训练所在三井子设立分支机构,称为三井子 日本 青少年义勇队小型训练所,在对店大训练所的指挥下统一活动。邵中嘏编撰的《海伦县政一览》记载: “三井子小训练所,276户,276人。”三井子小训练所编为一个中队,所长兼中队长,其下有教学、农事、教练、事务、马掌、医师、护士等7名管理者。
1934年6月 , 万顺小训练所 成 立,也是对店大训练所的分支机构,称为万顺 日本 青少年义勇队小训练所,在对店大训练所的指挥下统一活动。邵中嘏编撰的《海伦县政一览》记载: “万顺小训练所,227户,227人。”万顺小训练所编为一个中队,所长兼中队长,其下有教学、农事、教练、事务、马掌、医师、护士等管理者。
1937年4月6日, 日本侵略者 在三井子北部 地区 设立石田开拓团。开拓民由日本群马县派出,团长石田伊十郎。开拓民 132户, 1 52人,霸占土地 1 6000亩。 三井子 开拓团属于 “集团开拓民” ,日本 政府“对这些移民在车费、住房及土地购入等方面,大体上每人给1000元左右的补助”。“集团开拓民”由在乡军人即“武装移民”组成,大部分被分配在“开拓第一线地带”。
1941年10月,日本侵略者在三井子南部 回民屯地区 设立中岛开拓团, 也 属于义勇队开拓集团部落。团长中岛利雄,霸占土地 13000亩。邵中嘏 编撰 的《海伦县政一览》记载: “三井子开拓团,设有精粉场、精谷场、酿造场、农产加工场,195户,195人,马51匹,牛45头。”
1941年10月,日本侵略者在七井子 东部地区 设立冈本开拓团,自称万顺开拓团,属于义勇队开拓集团部落。团长冈本留吉,霸占土地 12000亩。邵中嘏 编撰 的《海伦县政一览》记载: “万顺开拓团,设有病院、炊事场,111户,111人,马58匹,牛13头。”万顺开拓团设在海伦农场第三生产队 东 北部,农场建场初期仍有遗址,当地人称 “七井子房框”。
1943年 4月12日 ,日本 群马县 绿 个 丘桐生乡开拓团侵占双录乡双进村窝子张屯、东岗屯。团长 桐生乡, 因此也叫 桐生乡开拓团。 后期团长 山由太郎 、 丹桥。绿个丘桐生乡开拓团辖 5个自然屯,72户,224人,霸占土地 20000亩 , 其中一部分土地为海伦农场区域 。
1945年8月15日光复后,日本开拓团溃散,海伦农场地区处于荒芜状态。
1954年3月,省公安厅劳改局勘测大队奉命来海伦县勘察,勘测了海伦县东北部正红旗五至十六井21万亩 适合开垦 荒原。 10月,省公安厅调原铁力劳改支队长范万昌来海伦,负责海伦农场筹建工作。
1955年2月18日,省公安厅命令:将北安拖拉机站与海伦监狱建制撤销,合并组建海伦农场。同时, 把 场界西部的海伦县第三国营农场 (设在刘 洪禄 屯 )和 海伦 县委农场 (设在三间房屯)划归海伦农场。4月1日,在海伦县剧院召开全场职工干部大会,宣布海伦农场正式成立,隶属于省公安厅劳改局。场名对内称“黑龙江省第八劳动改造管教队 ( 亦称支队,团级 ) ”,对外称“黑龙江省地方国营海伦农场”,属于劳改体制。4月20日,省公安厅下达命令:批准海伦农场在十三井子、五井子、八井子地区建总场一处、分场一处、作业站一处,土地 面积 16000垧,其中可开荒地6000垧。
1956年10月6日,海伦县委批准建立海伦农场总支委员会。 全场划分为 5个分场,10个生产队,即一分场(十三井子)、二分场(二站)、三分场(大桦树)、四分场(陈家店)、五分场(三井子) ,每个分场下设 2--3个生产队 。
1957年2月15日,农场机构调整。将原二分场、八井子与原三分场合并为二分场;原四分场(二站)改为三分场;原五分场(陈家店)改为四分场;原四分场(一站)改为总场直属生产队;原北山畜牧队撤销,改为畜牧科直接领导的畜牧队;场直单位 有: 基建队、供销社、农机修造厂、兽医所、职工子弟小学、粮米加工厂、被服厂。 8月3日,绥化地委批准成立海伦农场党委。
1958年3月,在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海伦农场划归海伦县管辖。8月15日,海伦县决定把第一示范 繁殖 农场 改名为东方红农场, 并入海伦农场,为黑龙江省地方国营海伦农场(对内称黑龙江省第八劳动改造管教队)。
1959年1月1日,海伦县 东方红农场 和护林公社的永胜大队(董家 屯 、侯家 屯 、四道岗)、护林大队(叶家窝棚 屯 、孙广屯、大荒地、刘玉珠 屯 、新发屯)、移民新村一社管理区(头道山子)、移民新村二社管理区(二道山子),以及双录公社 双华大队 的 回民屯,正式并入海伦农场,为第九分场。并入时,侯家 屯 、四道岗、大荒地、新发屯等 4个自然屯被撤销,居民搬 迁 到海伦农场的二站屯和北河屯居住 。 九分场 下设 3个生产队:一队(董家 屯 )、二队(叶家窝棚 屯 、孙广 屯 、刘玉珠 屯 )、三队(头道山子、二道山子)。
1959年3月4日,海伦县委决定将海伦县中心林场及通肯河林场、双河林场、 井 家店林场和红光农场八分场 (现红光农场十队)重组为海伦农场八分场,原中心林场直属队(陈家店林场)为八分场直属队。双河、 井 家店、通肯河三个林场变更为八分场下属生产队,中心苗圃改为农场八分场苗圃。
1959年4月10日,隶属关系变更,海伦农场归属省公安厅劳改局。4月末,扎音河以南的八、九两个分场(即陈家店、九里九,1958年并 入 的海伦县 东方红 农场和护林公社的十个自然屯 )全部划给海伦县。场区总面积由原来的641.85平方公里,减至245平方公里。
1959年6月20日,海伦县决定:以海伦农场九分场为主体,在叶家窝棚建立海伦县 地方国营 红光农场。 7月,搬到海伦农场二站屯、北河屯的侯家 屯 、四道岗、大荒地 屯 、新发屯的居民陆续迁回叶家窝棚居住。 同时,调整管理体制, 海伦 全场分为 7个分场 ( 劳改大队 ), 10个生产队(劳改中队)。
1955 -- 1960年, 海伦农场 先后收押劳改罪犯 4928 名。其中:反革命犯 1586 名,重要刑事犯 1003 名,一般刑事犯 2339 名。到 1961年基本达到放弃反动立场,改恶从善 之目的 ,刑满释放 2849名。
1955年至 1962年, 海伦 农场的管理体制为:三级管理 (支队、大队、中队),两级核算(即支队 、 大队 )。全场分为7个大队(分场),17个中队。

![]()
1963年 2 月 , 海伦农场 由对三类人员 (犯人、劳教人员、就业农工)进行 改造 的农 场 , 改变为单一的农工就业 农 场,共有就业农工 1907名。 农场 管理体制 随之 调整, 改为 “两级管理(分场、生产队),两级核算(分场、生产队)”, 撤销原 7个大队、17个中队,改为13个生产队。 农场 管教科改为公安分局,建立了劳动工资制 度 。 人员配备上 , 各生产队设支部书记、队长,撤销管教干事及管理教员,配备政工干事,较大的生产队成立公安派出所,小型生产队 设 公安特派员 , 以维护社会治安,对就业农工 进行 管理教育。
1967年9月30日, 第十 生产队回民屯,因水质不好,易生地方病,将集居的回族职工和家属,分别安排到各生产队,单身回民职工集中在 第三 生产队,单设回民灶。
1968年6月30日, 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生产委员会和省公安厅军事管制委员会的联合报告,将 31个劳改农场,在全民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为基本群众为主要成分的国营农场。8月 初 ,省公安厅将海伦农场下放 , 移交给海伦县领导 , 从此,撤消了劳改体制 。 8月30日,海伦县将1587名就业农工和家属775户,2761人 , 下放到海伦县各 公社 安家落户。 10月份开始,先后接收牡丹江市、海伦县、鸡西市城镇知识青年 4249人 。
1969年9月26日,由海伦县各公社抽调的187名贫下中 农 , 由海伦县劳动科 批准 转 为农场正式职工 , 进 入 农场 , 分配到各生产队。
1972年2月25日,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把海伦农场四分场转为地区种马场。4月6日,黑龙江省设立国营农场管理局,将海伦农场划归省农场局绥化分局领导。4月7日,绥化分局将原地方国营海伦农场,改为黑龙江省海伦农场。 同 年,新建了第四、第十生产队。
1976年2月25日,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省国营农场总局 。 海伦农场划归省国营农场总局绥化国营农场局领导。
1977年3月4日,海伦县组建 东北 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 管辖区域 包括红旗公社、双录公社、地区种马场、通肯河林场 、 海伦农场 。
1984年8月23日,省政府决定:海伦农场改为劳改农场,归省司法厅劳改局领导 , 定名 为 黑龙江省海伦劳动改造支队。
198 5 年 1月,海伦农场开始 试办家庭农场 。
1986年5月 , 省政府决定:海伦农场划归国营农场总局领导 , 撤销劳改体制。
1997年1月,省国营农场总局更名为省农垦总局,海伦农场隶属绥化分局领导。
199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与农垦总局并列,实行政企分开。海伦农场接受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和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双重领导。
2010年10月15日,省农垦总局改革,下辖9个管理局,海伦农场隶属绥化管理局和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双重领导。
2018年12月,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公司挂牌成立。
2019年6月,完成农垦系统政府职能移交,实现政企分开。
2020年1月,财政部批复《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公司改制和改制后公司章程》。4月,黑龙江863个农垦社区及162.3万居民全部纳入属地政府管理,实现社企分开(其中有海伦农场社区)。7月,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8月,推进1063家事业单位改革 , 实现事企分开。 9月,财政部将北大荒集团总公司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由财政部直接管理。12月,原海伦农场营业执照被吊销,公章上收封存,办公楼挂上了“海伦农场有限公司”的牌匾。
2022年12月,海伦农场撤销所属屯落, 各分场(自然屯) 居民 搬迁 到三井子居住,形成新的海伦农场。

![]()
此为海伦市作家协会主席谭海学先生的个人平台,其宗旨是记录海伦今天的美好片段,回忆昨日的精彩瞬间,让海伦故事广为传播。因此欢迎各界朋友大力支持,踊跃赐稿,尤其希望海伦老乡大力支持。
邮箱: 2030536354@qq.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