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广大脱贫地区的脱贫成效巩固得怎么样,同乡村振兴衔接得如何?各地有哪些有效做法和创新实践?农视网专门策划了系列新闻报道,通过专访地方脱贫村,向网友粉丝们分享各地村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5年历程和成果。
“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河北省阜平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也是深度贫困县。由于地处太行深山区,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的农民群众大多长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2年,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8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75%。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冒着严寒、踏着冰雪走进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考察革命老区扶贫工作。总书记进村入户看真贫,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01
从脱贫到振兴
“土坯墙、烂泥路,背着玉米土豆走半天才能到家。”这是“80后”村支书顾锦成对家乡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的旧时记忆。
![]()
图源:新华网
十几年前,这里是太行山深处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远走他乡,只剩老人守着土地,顾锦成便是“出走”的一员。
然而,2012年总书记的到来,点燃了顾锦成心中的火苗,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开始盘算回村干一番事业。2015年,他毅然放下自己的养殖产业,回到村里从会计干起,一干就是六年,2021年,开始担任村支书。其实,他回村里发展,很多人并不理解。“媳妇当时不同意,但我相信,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顾锦成坦言。
顾家台村的成长故事,他是见证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参与者。美丽乡村提升需要试点,他率先改造自家房屋;土地流转遇阻,他游说家人拿出自家土地签下合同;村民对菇棚犹豫不决,村两委发出号召:“干部和党员先上,带头承包!”他带头承包4个,扛起无人敢试的风险。“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顾锦成承包的大棚,当年盈利8万多元。正是看到政府真金白银投入,干部们真刀真枪干成了,村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加入进来。“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老百姓的信心自然就来了。”顾锦成说。2017年年底,顾家台村实现整体脱贫。
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政府立足村情,精准施策,持续投入资源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至2024年投资资产收益项目包括食用菌种植、高效林果、村级光伏电站共计79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83户,增收400元。2023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高山苹果技术指导,林果培训,累计培训42人次。2024年“和美未来村”项目资金支持480万元,用于民宿配套设施建设、公厕提升和道路硬化提升;2025年“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项目资金支持60万元,用于饮水提升工程。
![]()
图源:新华网
一系列扎实举措,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乡村发展更具活力。数据显示,顾家台村村民收入显著增加,2024年村集体收入150.1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7084元,相较于2012年的980元,翻了25倍以上,生动展现了从“脱贫”到“振兴”的扎实足迹。
02
民宿撬动,多元开花
顾家台的蜕变,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滴灌与帮扶单位的持久助力。在政府支持与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顾家台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的单一模式,精准发展起香菇种植与高山苹果两大特色农业,并成功引进箱包加工厂,解决了60多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难题,真正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
图源:中国河北网
而真正让顾家台走出深山的,是日渐响亮的民宿旅游名片。全村依托统一改造后的太行风貌民居,成立了由顾家台党支部领导的合作社,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标准、定价、服务、分配和宣传。这不仅保障了服务质量,赢得游客信任,更避免了恶性竞争,推动民宿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顾家台党支部领办的民宿产业已由最初的13户发展为目前的84户,助力村民致富。
![]()
图源:长城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在五年过渡期内,来自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持续帮扶,为顾家台村的旅游产业注入了专业的智慧动能。2023年,郝雨杭作为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他和同事运用建筑学专业知识,指导村民进行民宿改造,在保留乡土特色的同时提升居住舒适度。“我们从专业角度提升美观与实用,也通过培训提升运营水准。”郝雨杭介绍。建研院还动用行业资源,邀请设计专家实地勘察,通过无人机航拍测绘,绘制出全村平面与鸟瞰图,为旅游振兴提供规划依据。
![]()
图源: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产业优势,提升顾家台的知名度,2021年,顾家台村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据统计,3天的民俗文化节带动游客在顾家台村及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100多万元。
如今,走进顾家台,青水瓦、木挑梁的太行风格新居错落有致,主题民宿遍地开花,牡丹园、游乐场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游客络绎不绝。从农业到旅游,从规划到运营,一场多方协力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03
“走出去”到“走回来”
产业的兴旺,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顾家台。“90后”姑娘刘娇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在天津学习美术的她,曾在城市工作,但2017年,看到家乡巨变,她选择回到顾家台,成为一名民宿主理人。“看到家里变化这么大,路修通了,房子变美了,感觉处处都是机会,很有发展前景,也有一种想为家乡做点事的情怀。”她将自家老宅改造成民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专业特长,打造出独特的“木屋系列”主题院落“听风院”。“我会根据每个院子的结构和感觉去设计,想让每一个院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
图源:河北日报
如今,刘娇不仅经营着多个院子,还玩起了直播带货,通过镜头向全国网友展示顾家台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民宿。据刘娇介绍,今年国庆假期,顾家台村民宿预订火爆,实现了全村满房。“我们村现在有电商直播中心、儿童乐园,今年我还搞了啤酒花园,夏天特别火爆,想把乡村的夜经济也搞起来。”刘娇的语气中,满是对未来的信心。
近几年来,随着村里产业发展,先后有38名年轻人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回到顾家台创业就业,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其中18位“80后”、18位“90后”,甚至还有2名“00后”。他们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中最蓬勃的力量。
往期推介
记者 编辑 | 王会苹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