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10月15日,央行9月末金融数据显示,M1突破113.15万亿元、M2突破335.3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4.75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33万亿元。9月末M1上升、M2下降,剪刀差呈现收窄,新增贷款增量同比下降趋势。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2.21万亿元,M2-M1剪刀差刷新年内低值,为1.2%。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9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高于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用力,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效果显现,贷款保持较高增速,贷款利率低位运行,助力为实体经济发展。
前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前8月2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前8月9.77万亿元。单月来看,9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2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处于今年以来中位水平。
![]()
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表现突出,成为当月存款增长支撑。9月非银存款增加1.53万亿元,环比8月1.2万亿元增加3100亿元,延续了7月以来的高增长态势。而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9月权益市场(股市、债市)高位震荡,居民存款搬家入市进程暂歇。当前金融数据反映出居民资产配置正逐步多元化,定期存款依然是主要投资渠道,非标产品和股市、债市等收益市场起起伏伏大,老百姓依然偏向银行存款。
所谓存款“搬家”,其实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本质上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股票、房产、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基金等不同类型资产资金在不同时期流动是双向动态变化的。
M1回升,M2下降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M1过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M2过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M1过低,说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泡沫、危机风险。
M1过高,M2过低,说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通胀、涨价风险。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毫无疑问,目前最大的问题是M1、M2过低,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不足,有通缩的风险。货币政策应该调整,挤水分转为放水。
9月M1余额113.15万亿元(8月111.23万亿元、7月111.06万亿元、6月113.95万亿元),同比增长7.2%(8月增长6%、7月增长5.6%、6月增长4.6%),比上月扩大1.2%,说明M1呈现先低后高走势,货币活化率大大提高。
9月制造业PMI49.8%,环比上月增长0.4%,数据反映出企业生产和需求总体疲软,呈现改善趋势,经济活动放缓导致企业资金需求动力不足,活期存款规模增加对M1增速上升形成一定支撑。9月M1增速为7.2%,较上月提高1.2%。
M1呈现增长7.2%,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营主体正在改善,反映出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下降预期不断增强。目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和金额及去库存改善明显,9月北上广深和热点二线城市楼市销售回升,市场行情升温。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8月331.98万亿元、7月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4%(8月增长8.8%、7月增长8.8%、6月增长8.3%),同比上月回落0.4%,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说明M2呈现先低后高再下的趋势。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延续处于比较快的增长水平,主要是9月政府债与贷款拖累明显,但企业直接融资稳健增长。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同比少增,抵消了9月新增信贷、新增社融同比少增对存款派生的影响。
剪刀差收窄至1.2%
9月M1同比增长7.2%,环比回升1.2%。M2同比增长8.4%,环比比上月回落0.4%,M2与M1增速剪刀差收窄至1.2%,比上月2.8%下降1.6%。M2下降,受存款利率下调、资本市场回暖及非银存款影响,M1增速上升,是资金活化意愿增强。
![]()
![]()
9月M1-M2剪刀差为1.2%,较上月进一步收窄1.6%,达到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M2回落,M1回升,M2-M1剪刀差收窄至1.2%(8月2.8%、7月3.2%(6月3.7%、5月末5.6%、4月末6.5%、3月5.4%、2月6.9%、1月6.8%),创下2021年6月份以来最好水平,利于畅通经济循环,说明剪刀差呈现先高后低。
剪刀差收窄,说明资金活化度上升,银行内空转的资金减少。金融体系资金积淤现象有所改善,银行惜贷情况好转。当务之急是银行加快资金贷出、有效刺激内需、提振活跃度、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新增贷款增加,个人住房贷款小幅度上升
前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前8月13.46万亿元、前7月12.87万亿元),环比上月增加1.29万亿元(前8月增加5900亿元、前7月减少500亿元)。单月来看,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上月6.8%回落0.2%。分部门看,企业贷款有所回暖、短贷提升较多,个人贷款增长、企事业贷款有提振。说明当前新增信贷有增加,总体需求有改善。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分部门看,其中住户贷款增加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4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100亿元。
前9月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8月7110亿元、7月6807亿元、6月1.17万亿元,5月5724亿元、4月5184亿元、3月1.04万亿元、2月547亿元、1月4438亿元,环比上月减少。而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持续保持下降趋势。
前9月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1.33万亿元、8月1.08万亿元、7月1.06万亿元、6月1.17万亿元、5月8347亿元,4月7601亿元、3月8832亿元、2月3758亿元、1月4935亿元),环比上月增加,说明楼市稍微升温。
前9月住户贷款1.1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4.75万亿元的7.45%,前8月5.28%,7月末5.28%、6月末9.05%,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1.3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4.75万亿元的9.01%、前8月8.02%、7月末8.23%、6月末9.05%。
单月来看,居民信贷需求有所回升,9月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9月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
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按照住户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趋势来看,与9月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升温、全国楼市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降幅收窄有关。
新增贷款流向个人住房贷款不足10%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
前9月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7.45%,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9.01%,企事业单位占91.11%,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占56.20%,说明超过90%新增信贷流向企事业单位,而个人住房贷款仅占9.01%、8月末8.02%,连续9个月不足10%。
超过90%流向企事业单位。前9月企事业单位贷款13.44万亿元,8月末-1月末分别为12.22万亿元、11.63万亿元、11.57万亿元、9.8万亿元、9.27万亿元、8.66万亿元、5.82万亿元、4.78万亿元,占新增贷款91.11%,比上月小幅度提高。
8月末-1月末分别为90.78%、90.23%、89.55%,91%、92%、88%、94%、93%。前9月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8.29万亿元占新增贷款56.20%、8月末-1月末分别为54.82%,53.69%、55.49%、57%,57%、57%、65%、67%。
前9月住户贷款1.1万亿元、8月末-1月末分别为7110亿元、6807亿元、1.17万亿元、8347、5184亿元、1.04万亿元、547亿元、4438亿元,占新增贷款7.45%、8月末-4月末分别为5.28%、5.28%、9.05%、5.35%,5.15%。
前9月个人住房的中长期贷款新增1.33万亿元,8月末-1月3月末分别为1.08万亿元,1.06万亿元、1.17万亿元、7601亿元、7601亿元、8832亿元,占新增贷款9.01%,8月末-3月末分别为8.01%、8.23%、9.05%、7.81%、7.55%、9.03%。
9月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放松政策,刺激楼市,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有所回升。全国来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基础不牢固,说明经济增长和楼市止跌回稳的动能需要稳固,政策需要全面加大力度。
根据外部环境波动、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水平走势、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四季度货币政策主要发力点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增加信贷,提振内需,有效对冲四季度外需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