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不仅收获一份信任,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是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最质朴的肯定与信赖,更是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为民的生动诠释。
2024年10月的的一天,一位九旬老人在其孙子的搀扶下,走进了河南省洛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她手中紧握一面鲜红的锦旗,眼中含泪,声音微颤,感谢法律援助中心上门帮助她维权。没过几天,她又特意前往北京大成(洛阳)律师事务所,送了另一面锦旗,感谢法律援助律师专业、暖心的服务。
![]()
这一切,还要从2024年的春天说起。老人姓常,已年过九旬,行动极为不便。无奈之下,她委托孙女在家录制了一段视频,带到洛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赡养问题。了解情况后,洛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迅速指派北京大成(洛阳)律师事务所的申海乐律师承办该案,并提供上门服务。
承办律师申海乐接过了这一使命,她毫不犹豫,仅半天时间,就为常某办好了法律援助手续。随后,按照约定时间,承办律师走进了老人的家。提起赡养纠纷的缘由,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她辛酸地讲述着自己含辛茹苦将五个子女拉扯成人,却在晚年遭到长子的嫌弃。2003年,父亲离世,为保障母亲晚年生活,三个儿子在亲人的见证下签订了一份赡养协议。然后,老人拿出一份已泛黄、字迹几乎磨损不清的协议,哽咽道:“自协议签订以来,长子从未履行,至今拖欠赡养费已长达二十年。为解决赡养问题,老人曾求助村委会、司法所进行调解,但始终无果。最终,她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让长子明白应尽的责任。承办律师在了解全部事实后,迅速拟定了诉讼方案:不仅追索二十年的赡养费,还将住院医疗费,日常药费等一并纳入诉求。案件的焦点是如何全面维护老人被侵害的权益。难点在于如何在破碎的亲缘关系中,最大化地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
立案后,长子提出追加被告申请,家庭矛盾开始升级。当承办律师将这一情况告知老人时,她非常坚定地摇头:“我就要长子承担,不让三子分担,没有三子,我活不到今天”。围绕焦点问题,承办律师耐心向老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并逐字逐句为她解读变更诉求申请书和诉求计算明细。老人听后连连点头,表明那就是她的意愿。第三次上门,承办律师带来了详实的证据目录和证人名单,并就庭审流程为老人做了细致辅导。庭前,承办律师再次尝试与长子沟通调解,依然未能如愿。
2024年4月1日,本案开庭审理。考虑到案件的性质,本着化解矛盾的目的,承办律师在代理意见中尤其侧重情感陈述,陈明父母养育子女之艰辛,并引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训,期盼唤醒长子的良知和孝心。庭审后,法官邀请人民调解员再次介入,可历经三个月的调解,长子仍以自身残疾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甚至提出要孙辈共同承担赡养义务的无理要求。在此期间,老人因焦虑几乎夜夜失眠,身体状况急剧下滑,面临住院抢救的危险。针对案件调解僵局而法官迟迟不下判决的情形,承办律师果断调整策略,以“申请先予执行”为重点,强烈敦促法官优先解决老人目前生活和医疗的急需,并建议家属24小时轮班陪护,安抚老人情绪。承办律师多次与法官沟通,强调案件紧迫性,并说明此前已多方调解无果,建议法官不应拘泥于传统审判思路。转机终于出现,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后,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了老人的绝大部分诉求。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老人长时间紧绷的心终于得以舒展。她紧拉着承办律师的手,老泪纵横,连声道谢。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对于不愿尽孝的子女,有时确需借助法律的力量予以教育和规正。在常某维权之路上,法律正义之光透过法律援助服务照进老人的生活,是法援大爱温暖了她那颗受伤的心。承办律师每一次的上门服务,不仅是对她权益的维护,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抚慰和力量的加持!法援服务,用专业与贴心守护了她的晚年尊严。(来源 洛阳市法律援助中心)
【编辑 滢滢 王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