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夜宿尼姑庵,中状元后回庵谢恩,尼姑:我怀了你的孩子!

分享至

清朝咸丰年间,江南苏州府有个叫苏墨卿的书生。苏墨卿出身寒门,父母早逝,全靠邻里接济才勉强读得起书。他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就考中了秀才,二十岁又中了举人,只是接连两次参加会试,都因家境贫寒、路途劳顿,或是临场发挥不佳而名落孙山。

这一年,苏墨卿已是二十五岁,他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又向亲友借了些银两,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路途。他心里憋着一股劲,誓要考中进士,也好告慰父母在天之灵,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天不遂人愿,苏墨卿走到半路,突然遭遇了一场大雨。那雨下得又大又急,道路泥泞不堪,他乘坐的驴车不小心陷进了泥坑里,车夫怎么使劲也拉不出来。更倒霉的是,他随身携带的银两也在混乱中被小偷给偷走了。



眼看着天色越来越暗,雨还没有停的意思,苏墨卿又冷又饿,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他站在路边,望着茫茫雨幕,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就在他绝望之际,远处隐约传来了钟声。他顺着钟声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庵堂,庵堂的屋顶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苏墨卿心里一喜,连忙谢过车夫,冒着大雨朝着庵堂的方向走去。那庵堂名叫 “静心庵”,规模不大,庵里只有一位尼姑,法号 “了尘”。了尘师太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眉目清秀,气质温婉。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家中遭逢变故,才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苏墨卿来到庵堂门口,轻轻敲了敲大门。没过多久,门就开了,了尘师太看到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苏墨卿,不禁皱了皱眉,问道:“施主,请问你有何事?”



苏墨卿连忙作揖行礼,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了尘师太,恳请她能让自己在庵堂借宿一晚。了尘师太听后,面露同情之色,她想了想,说道:“施主既是读书人,想必也是个品行端正之人。只是庵堂乃清修之地,男女有别,本不应留施主住宿。但看施主如今这般模样,若再冒雨前行,恐怕会生病。也罢,我就破一次例,让你在庵堂的柴房暂住一晚吧。”

苏墨卿听了,连忙道谢:“多谢师太慈悲,他日我若有出头之日,必定会报答师太的恩情!”了尘师太微微一笑,说道:“施主不必客气,出门在外,谁还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这就去给你拿些干净的衣服和吃的。” 说着,她就转身进了庵堂。



不一会儿,了尘师太就拿着一套干净的僧衣和一碗热粥、几个馒头走了出来。苏墨卿接过衣服和食物,心里十分感动。他换好衣服,吃完热粥和馒头,感觉身上暖和了不少,也有了力气。当晚,苏墨卿就住在了柴房里。柴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苏墨卿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遭遇,又想到了尘师太的善意,心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