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温儒敏 | 我与现代文学研究

0
分享至



温儒敏

我与现代文学研究

——写在自选集《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之前

题记:温儒敏教授是新时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自选集所收论文,涉及现代文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是该学科的重要成果,有多篇曾引起学界的深入讨论。自选集展现了温儒敏教授治学的“路数”与特色,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文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影像。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这是鲁迅在论文《摩罗诗力说》结尾说的一句话。鲁迅于1907年写下这篇鼓吹浪漫主义反抗之声的檄文,时年26岁,还是个热血青年。怀抱“新生”理想的鲁迅希望能借域外“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记得40年前,我还是研究生,在北大图书馆二层阅览室展读此文,颇为“精神界之战士”而感奋,相信能以文艺之魔力,促“立人”之宏愿。40年过去,我要给自己这个论集起名,不假思索又用上了“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这是怀旧,还是因为虽时过境迁、而鲁迅当年体察过的那种精神荒芜依然?恐怕两者均有。

40年来,我出版了20多种书,发表200多篇文章。说实在的,自己感觉学术上比较殷实,真正“拿得出手”的不多。现在要出个自选集,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也就是做一番回顾与检讨——让后来者看看一个读书人生活的一些陈迹,还有几十年文学研究界的某些斑驳光影。

收在这本集子中的,只是我专著之外的部分论文,也有若干是在专著出版之前就单独发表过的,东挑西选,汇集一起,得55篇。论集分为四辑:鲁迅研究、作家作品论、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以及学科史研究,大致就是我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当然,我还关注过语文教育等领域,那些论文已经另有结集出版。

我的现代文学研究之旅,是从鲁迅开始的。1978年考研究生,找本书都不容易,但鲁迅还是读过一些,就写了一篇谈《伤逝》的文章(记得还有一篇关于刘心武的)寄给了导师王瑶先生。后来到镜春园86号见王瑶先生,心里忐忑,想听听他的意见,老人家却轻描淡写地说文字尚好,学术却“还未曾入门”。大概因为缺少资料,探讨的所谓观点,其实许多论文早就都提出过了。尽管如此,我对鲁迅研究还是一往情深,在研究生期间花费许多精力在这个领域。收在集中的谈论《怀旧》《狂人日记》和《药》的几篇,以及《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都是研究生期间的产品。后者是硕士论文,题目有点偏,想弄清鲁迅为何喜欢日本理论家厨川白村,当时这还是少有人涉足的题目。后来又断断续续在鲁迅研究方面写过一些文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受“理论热”的影响,一度还挺热心去“深挖”鲁迅作品的意蕴,做“出新”的解读。比如对《狂人日记》反讽结构的分析,对《伤逝》“缝隙”的发现,对《肥皂》的心理分析,等等,都带有当时所谓“细读”的特点。但我更关心的还是鲁迅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九十年代以后学界对鲁迅的阐释注重脱去“神化”,回归“人间”,多关注鲁迅作为凡人的生活一面。这也是必然的。然而鲁迅之所以为鲁迅,还在于其超越凡庸。我这时期写的几篇论文,格外留意鲁迅对当代精神建设的“观照”,对当时那种轻率否定“五四”和鲁迅“反传统”意义的倾向进行批评。如《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鲁迅早年对科学僭越的“时代病”之预感》,都是紧扣当代“文化偏至”的现象来谈的。始终把鲁迅视为“精神界之战士”,看重其文化批判的功能,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学人的“宿命”。

我研究的第二个领域,是作家作品,涉及面较广,也比较杂。不过收入文集的评论并不多,只有15篇,研究的大都是名家名作。其中郁达夫研究着手比较早。我在研究生期间,就编撰过一本《郁达夫年谱》。当时还没有出版郁达夫的文集,作品资料都要大海捞针一般从旧期刊中去收集,很不容易,但也锻炼了做学问的毅力。年谱有20多万字,王瑶先生还赐以序言,当时交给香港一出版社,给耽误了。收在集子中的几篇关于郁达夫的论述,因为“出道”早,也曾引起过学界的注意。九十年代以后,我教过一门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的课,就一些名家名作进行评论,努力示范研究的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可能普遍会碰到的问题。收在集子中的《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和《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最初就都是根据讲课稿整理成文的。后来还写过好几篇类似的作家论,又和人合作,出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被一些学校选做教材。我所从事的学科叫“现当代文学”,名字有点别扭,现代和当代是很难区分,应当打通。我主要研究现代,但也关注当代,写过不少当代的评论。比如贾平凹因为《废都》的出版正“遭难”受批判那时,我并不赞同对《废都》简单的否定,认为《废都》在揭示当代精神生活困窘方面是有独到眼光的,甚至提出20年后再来看《废都》,可能就不至于那么苛求了。而当莫言获奖,大量评论蜂起赞扬,我也指出莫言的《蛙》在“艺术追求”上的“缺失”。我在一些文章中曾抱怨当代评论有两大毛病,一是圈子批评多,“真刀真枪”的批评少,二是空洞的“意义”评论多,能够深入到作品艺术肌理的研究少。我虽然没有“圈子”,也想做一些切实的批评,可惜力所不逮。

我研究的第三个领域是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1981年留校任教,在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都有老师在做,那我就“填补空白”吧,选择做思潮与理论批评。一开始我并不打算就以文学思潮为研究方向,还是想研究鲁迅,或者写点诗歌评论。但有些“因缘”很可能就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学术研究也是这样。1985年我参加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会议,写了一篇关于“五四”现实主义与欧洲思潮关系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王瑶先生认为还可以,适合我的理路,就建议我研究文学思潮与批评。这样我就开始用主要精力研究文学思潮了。收在集中的《新文学现实主义总体特征论纲》,其实就是我博士论文《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的微缩版。我主要做了“清理地基”的工作,把现实主义思潮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基本事实呈现出来。现在看来这篇论文也写得平平,但那时关于思潮流派系统研究的专著还很少,我等于开了风气之先,“带出了”后面许多篇思潮研究的博士论文。

1990年前后,学界空气比较沉闷,我给学生开批评史的课,意在接续古代文学批评史,认为现代文论也已经形成新的传统,清理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也应当是重要的课题。批评史这门课带有些草创的性质,讲授每一位批评家,都要从头做起,非常费工夫。收在集子中的那几篇有关文学批评的论文,大都是在讲稿基础上写成的,后来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这本书。这本书下了“笨功夫”,也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我自己也比较满意。

新世纪初年,我着手做“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课题,这也有其现实的针对性。面对那些试图颠覆“五四”与新文学的言论,我强调的是在当代价值重建中“小传统”(相对古代的“大传统”而言)的意义。集子所收《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等文,特别注重考察新的文学传统如何在不断的阐释中被选择、沉淀、释放和延传,分析当代文坛中“现在”与“传统”的对话。这些观点在文学史观念与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而更实际的影响,是回应那些对“五四”与新文学的挑战。

2011年到山东大学后,我提出要做“文学生活”的研究,还和山大的团队一起申报了《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收在集中的《“文学生活”概念与文学史写作》大致体现我的主要观点和研究设想。我认为以往文学研究大都围绕作家—作品—批评家这个圈子进行,对于普通读者的接受很少关注。而“文学生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想更广泛地认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消费状况,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激活被“学院派”禁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项研究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可。

我的研究的第四个领域,是学科史,收文12篇。这也多是由教学所引起的课题。我给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的课,目的是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做一番回顾与评说,了解这个学科发生发展的历史、现状、热点、难点以及前沿性问题。意图是给学生一幅“学术地图”,领他们进门。收在集子中的多篇文章,都是当时讲课稿的整理,侧重的是学科史的梳理。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大学现在也开设学科史这类选修课了。2006年后,我担任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更加关注学科建设问题,不时写一些学科评论,比如收在集子中的《思想史取替文学史?》《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都曾经引起过学界的热议。而写于2011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的“边界”与价值尺度问题》,也是紧扣目前现代文学研究的状况和某些争议而发言。

虽说是自选集,也并非就是把自认为最好的论作拿出来,还得照顾到不同阶段几个领域的“代表性”。其中有些发表较早的“少作”,现在看是有些青涩的,但也不失年轻时的天真,虽然惭愧,但也还是收到集子中了。

给自己编集子,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这些芜杂的篇什其实“意思”不大,但毕竟留下几十年问学的脚印,其中或有一孔之见,那就不揣浅陋,以表芹献吧。只是想到那些读者省览拙集,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我是既高兴而又有点不安,只能预先在此说一声谢谢了。



温儒敏著

《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

简介:《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是著名学者、语文教育家温儒敏教授的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收入他专著之外的部分论文,共五十七篇,时间跨度四十年。按内容分为四辑:鲁迅研究、作家作品论、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研究,以及学科史研究。温儒敏教授是新时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自选集所收论文,涉及现代文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是该学科的重要成果,有多篇曾引起学界的深入讨论。自选集展现了温儒敏教授治学的“路数”与特色,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文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影像。





温儒敏

我与现代文学研究

——写在自选集《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之前

题记:温儒敏教授是新时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自选集所收论文,涉及现代文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是该学科的重要成果,有多篇曾引起学界的深入讨论。自选集展现了温儒敏教授治学的“路数”与特色,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文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影像。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这是鲁迅在论文《摩罗诗力说》结尾说的一句话。鲁迅于1907年写下这篇鼓吹浪漫主义反抗之声的檄文,时年26岁,还是个热血青年。怀抱“新生”理想的鲁迅希望能借域外“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记得40年前,我还是研究生,在北大图书馆二层阅览室展读此文,颇为“精神界之战士”而感奋,相信能以文艺之魔力,促“立人”之宏愿。40年过去,我要给自己这个论集起名,不假思索又用上了“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这是怀旧,还是因为虽时过境迁、而鲁迅当年体察过的那种精神荒芜依然?恐怕两者均有。

40年来,我出版了20多种书,发表200多篇文章。说实在的,自己感觉学术上比较殷实,真正“拿得出手”的不多。现在要出个自选集,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也就是做一番回顾与检讨——让后来者看看一个读书人生活的一些陈迹,还有几十年文学研究界的某些斑驳光影。

收在这本集子中的,只是我专著之外的部分论文,也有若干是在专著出版之前就单独发表过的,东挑西选,汇集一起,得55篇。论集分为四辑:鲁迅研究、作家作品论、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以及学科史研究,大致就是我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当然,我还关注过语文教育等领域,那些论文已经另有结集出版。

我的现代文学研究之旅,是从鲁迅开始的。1978年考研究生,找本书都不容易,但鲁迅还是读过一些,就写了一篇谈《伤逝》的文章(记得还有一篇关于刘心武的)寄给了导师王瑶先生。后来到镜春园86号见王瑶先生,心里忐忑,想听听他的意见,老人家却轻描淡写地说文字尚好,学术却“还未曾入门”。大概因为缺少资料,探讨的所谓观点,其实许多论文早就都提出过了。尽管如此,我对鲁迅研究还是一往情深,在研究生期间花费许多精力在这个领域。收在集中的谈论《怀旧》《狂人日记》和《药》的几篇,以及《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都是研究生期间的产品。后者是硕士论文,题目有点偏,想弄清鲁迅为何喜欢日本理论家厨川白村,当时这还是少有人涉足的题目。后来又断断续续在鲁迅研究方面写过一些文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受“理论热”的影响,一度还挺热心去“深挖”鲁迅作品的意蕴,做“出新”的解读。比如对《狂人日记》反讽结构的分析,对《伤逝》“缝隙”的发现,对《肥皂》的心理分析,等等,都带有当时所谓“细读”的特点。但我更关心的还是鲁迅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九十年代以后学界对鲁迅的阐释注重脱去“神化”,回归“人间”,多关注鲁迅作为凡人的生活一面。这也是必然的。然而鲁迅之所以为鲁迅,还在于其超越凡庸。我这时期写的几篇论文,格外留意鲁迅对当代精神建设的“观照”,对当时那种轻率否定“五四”和鲁迅“反传统”意义的倾向进行批评。如《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鲁迅早年对科学僭越的“时代病”之预感》,都是紧扣当代“文化偏至”的现象来谈的。始终把鲁迅视为“精神界之战士”,看重其文化批判的功能,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学人的“宿命”。

我研究的第二个领域,是作家作品,涉及面较广,也比较杂。不过收入文集的评论并不多,只有15篇,研究的大都是名家名作。其中郁达夫研究着手比较早。我在研究生期间,就编撰过一本《郁达夫年谱》。当时还没有出版郁达夫的文集,作品资料都要大海捞针一般从旧期刊中去收集,很不容易,但也锻炼了做学问的毅力。年谱有20多万字,王瑶先生还赐以序言,当时交给香港一出版社,给耽误了。收在集子中的几篇关于郁达夫的论述,因为“出道”早,也曾引起过学界的注意。九十年代以后,我教过一门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的课,就一些名家名作进行评论,努力示范研究的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可能普遍会碰到的问题。收在集子中的《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和《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最初就都是根据讲课稿整理成文的。后来还写过好几篇类似的作家论,又和人合作,出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被一些学校选做教材。我所从事的学科叫“现当代文学”,名字有点别扭,现代和当代是很难区分,应当打通。我主要研究现代,但也关注当代,写过不少当代的评论。比如贾平凹因为《废都》的出版正“遭难”受批判那时,我并不赞同对《废都》简单的否定,认为《废都》在揭示当代精神生活困窘方面是有独到眼光的,甚至提出20年后再来看《废都》,可能就不至于那么苛求了。而当莫言获奖,大量评论蜂起赞扬,我也指出莫言的《蛙》在“艺术追求”上的“缺失”。我在一些文章中曾抱怨当代评论有两大毛病,一是圈子批评多,“真刀真枪”的批评少,二是空洞的“意义”评论多,能够深入到作品艺术肌理的研究少。我虽然没有“圈子”,也想做一些切实的批评,可惜力所不逮。

我研究的第三个领域是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1981年留校任教,在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都有老师在做,那我就“填补空白”吧,选择做思潮与理论批评。一开始我并不打算就以文学思潮为研究方向,还是想研究鲁迅,或者写点诗歌评论。但有些“因缘”很可能就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学术研究也是这样。1985年我参加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会议,写了一篇关于“五四”现实主义与欧洲思潮关系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王瑶先生认为还可以,适合我的理路,就建议我研究文学思潮与批评。这样我就开始用主要精力研究文学思潮了。收在集中的《新文学现实主义总体特征论纲》,其实就是我博士论文《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的微缩版。我主要做了“清理地基”的工作,把现实主义思潮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基本事实呈现出来。现在看来这篇论文也写得平平,但那时关于思潮流派系统研究的专著还很少,我等于开了风气之先,“带出了”后面许多篇思潮研究的博士论文。

1990年前后,学界空气比较沉闷,我给学生开批评史的课,意在接续古代文学批评史,认为现代文论也已经形成新的传统,清理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也应当是重要的课题。批评史这门课带有些草创的性质,讲授每一位批评家,都要从头做起,非常费工夫。收在集子中的那几篇有关文学批评的论文,大都是在讲稿基础上写成的,后来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这本书。这本书下了“笨功夫”,也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我自己也比较满意。

新世纪初年,我着手做“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课题,这也有其现实的针对性。面对那些试图颠覆“五四”与新文学的言论,我强调的是在当代价值重建中“小传统”(相对古代的“大传统”而言)的意义。集子所收《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等文,特别注重考察新的文学传统如何在不断的阐释中被选择、沉淀、释放和延传,分析当代文坛中“现在”与“传统”的对话。这些观点在文学史观念与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而更实际的影响,是回应那些对“五四”与新文学的挑战。

2011年到山东大学后,我提出要做“文学生活”的研究,还和山大的团队一起申报了《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收在集中的《“文学生活”概念与文学史写作》大致体现我的主要观点和研究设想。我认为以往文学研究大都围绕作家—作品—批评家这个圈子进行,对于普通读者的接受很少关注。而“文学生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想更广泛地认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消费状况,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激活被“学院派”禁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项研究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可。

我的研究的第四个领域,是学科史,收文12篇。这也多是由教学所引起的课题。我给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的课,目的是对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做一番回顾与评说,了解这个学科发生发展的历史、现状、热点、难点以及前沿性问题。意图是给学生一幅“学术地图”,领他们进门。收在集子中的多篇文章,都是当时讲课稿的整理,侧重的是学科史的梳理。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大学现在也开设学科史这类选修课了。2006年后,我担任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更加关注学科建设问题,不时写一些学科评论,比如收在集子中的《思想史取替文学史?》《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都曾经引起过学界的热议。而写于2011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的“边界”与价值尺度问题》,也是紧扣目前现代文学研究的状况和某些争议而发言。

虽说是自选集,也并非就是把自认为最好的论作拿出来,还得照顾到不同阶段几个领域的“代表性”。其中有些发表较早的“少作”,现在看是有些青涩的,但也不失年轻时的天真,虽然惭愧,但也还是收到集子中了。

给自己编集子,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这些芜杂的篇什其实“意思”不大,但毕竟留下几十年问学的脚印,其中或有一孔之见,那就不揣浅陋,以表芹献吧。只是想到那些读者省览拙集,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我是既高兴而又有点不安,只能预先在此说一声谢谢了。



温儒敏著

《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

简介:《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是著名学者、语文教育家温儒敏教授的现代文学研究自选集,收入他专著之外的部分论文,共五十七篇,时间跨度四十年。按内容分为四辑:鲁迅研究、作家作品论、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研究,以及学科史研究。温儒敏教授是新时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曾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自选集所收论文,涉及现代文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是该学科的重要成果,有多篇曾引起学界的深入讨论。自选集展现了温儒敏教授治学的“路数”与特色,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文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影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丢人丢大了?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惨遭KO,被对手扇晕受伤严重

丢人丢大了?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惨遭KO,被对手扇晕受伤严重

丹妮观
2025-11-01 19:37:23
豪门狂欢夜:拜仁15连胜创历史 阿森纳夺9连胜 利物浦2-0+皇马4-0

豪门狂欢夜:拜仁15连胜创历史 阿森纳夺9连胜 利物浦2-0+皇马4-0

侃球熊弟
2025-11-02 04:00:22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21:32:14
长沙一网红街区店铺外墙垮塌致4人被困,救出后2人死亡2人受伤

长沙一网红街区店铺外墙垮塌致4人被困,救出后2人死亡2人受伤

澎湃新闻
2025-11-01 20:48:28
5-1!她们才是亚洲之光:大胜日本 5连胜轰20球 进女足世界杯4强

5-1!她们才是亚洲之光:大胜日本 5连胜轰20球 进女足世界杯4强

侃球熊弟
2025-11-02 05:00:24
律师行业崩了,近七成同行活得像行尸走肉

律师行业崩了,近七成同行活得像行尸走肉

麦小柒
2025-10-31 20:53:15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幼儿园园长孙燕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幼儿园园长孙燕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19:03
弃车保帅!太子集团陈志末日已到,是被“自己人”灭口的

弃车保帅!太子集团陈志末日已到,是被“自己人”灭口的

吃瓜局
2025-10-31 21:11:55
中国恢复采购美大豆,巴西急降价却为时已晚!农业部长肠子悔青了

中国恢复采购美大豆,巴西急降价却为时已晚!农业部长肠子悔青了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01 21:52:37
“绿帽合法,苦主活该”?前清华“姚班”高材生奇书,撕开现代婚姻遮羞布(6)

“绿帽合法,苦主活该”?前清华“姚班”高材生奇书,撕开现代婚姻遮羞布(6)

我读我在
2025-11-01 13:45:04
李亚栋院士: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

李亚栋院士: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

化学人生
2025-10-31 21:20:19
没他在利物浦2-0!1.36亿水货14场仍0球 长传离谱出边线+对抗4赢1

没他在利物浦2-0!1.36亿水货14场仍0球 长传离谱出边线+对抗4赢1

我爱英超
2025-11-02 06:38:56
2-1,40岁C罗狂奔跳舞挥拳怒吼庆祝:双响+绝杀,率队7连胜领跑

2-1,40岁C罗狂奔跳舞挥拳怒吼庆祝:双响+绝杀,率队7连胜领跑

侧身凌空斩
2025-11-02 03:41:37
2-0 神锋头槌破门 连续6场零封 13.1亿豪门9连胜强势领跑一骑绝尘

2-0 神锋头槌破门 连续6场零封 13.1亿豪门9连胜强势领跑一骑绝尘

狍子歪解体坛
2025-11-02 01:02:12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上观新闻
2025-11-01 15:41:09
4-0!神锋杂耍破门+双响 11轮狂轰13球 14亿豪门6连胜7分领跑

4-0!神锋杂耍破门+双响 11轮狂轰13球 14亿豪门6连胜7分领跑

狍子歪解体坛
2025-11-02 06:02:32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八卦疯叔
2025-11-01 10:50:45
6万球迷见证!苏超联赛冠军诞生:泰州点球4-3击败南通,一黑到底

6万球迷见证!苏超联赛冠军诞生:泰州点球4-3击败南通,一黑到底

侃球熊弟
2025-11-01 20:26:47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居家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除了吃饭各做各的”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居家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除了吃饭各做各的”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11-01 09:19:32
俄罗斯12月开始发行RMB主权债券,但地点不在我国

俄罗斯12月开始发行RMB主权债券,但地点不在我国

史政先锋
2025-11-01 20:08:57
2025-11-02 08:48: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7727文章数 121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郑丰林:中国当代年轻女画家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头条要闻

母亲给35岁儿子花32万和女子"闪婚" 发现女方背负巨债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教育要闻

2026高考报名,这八处变化一定要了解!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