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三姐
哲学课上得我血压都高了。
一天天的都不能开小差,上课的时候不是要跟这个雄辩就是要跟那个打太极。
那天教授说:“苏格拉底是个没有感情的理性机器”,全班同学频频点头,只有我这个刺头又炸毛了。
我举起小肉手,一顿bb猛如虎:“您根据什么说苏格拉底没有感情?您又不认识他本人。”
教授说:“根据史料分析啊,还有对苏格拉底种种言论和行为的综合判断。”
我说:“人家研究的就是理性哲学观,他的文章也好、演说也好,那些都是他的研究课题,和他本人是否有感情有啥关系?照这逻辑,数学家更理性,这些人都是没感情的机器啊?人家苏格拉底可能对家人很有感情呢,对徒弟们也有感情啊,为了不拖累他们,苏格拉底都懒得逃跑,直接死了。”
教授微笑地看着我,我猜他当时内心有两个小人正在battle,一个说:“这女的怎么这么不讲理呢”,另一个说“就是就是”。
![]()
这也就算了,还有血压更高的呢。
教授有一天提到“君子不亲教子”。他似乎很认同这个观点,大致意思是说: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管教自己的娃容易反目成仇,所以不如不教。
好家伙,一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这是我的领域啊,居然还能有这种解读,简直叔可忍婶不可忍。
大家要知道,孟子 当时这个“君子”就是专指爸爸。
那一刹那我第一个想到了我老公。
哼哼,那个男人要是听了这个肯定高兴,我以前让他多管管儿子,他就说:“我要是管不好,鸡飞狗跳,还不如不管。”
万一他知道孟子和哲学教授都这么认同这句话,我岂不是又输了。
![]()
这个典故的核心思想出自 《孟子·离娄上》。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公孙丑问孟子:“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情势上是行不通的。” 然后他给出了以下理由:
第一,“教者必以正”,意思是教育者必须用正确的道理和规范来教导孩子。
第二,“以正不行,继之以怒”,意思是当孩子不听你的这些道理时,当爹的就会大发雷霆。
第三,“继之以怒,则反夷矣”,意思是爸爸一旦发怒,就会伤害父子间的感情。
第四,“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意思是孩子心里想:“你就知道用大道理来要求我,你看你自己发火的样子,能比我好到哪去!”
第五,“父子相夷,则恶矣”,意思是父子间互相伤害,关系就会恶化。
第六,“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意思是古人交换孩子来教育,为的是避免父子之间用“善”的标准来互相苛责。
第七,“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意思是互相苛求对方尽善尽美,就会产生隔阂与疏离。而父子关系的疏离,是家庭中最不祥、最糟糕的事情了。
总之,总结下来就是:当爹的不能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样会伤了父子间的和气,让父子关系变差。
![]()
好好好,真好,当爹的可真是从古至今都是大聪明,讨人嫌的事不干,伤害关系的事不碰,得罪孩子事不做......
终于找到现在都是妈妈管娃、妈妈唱黑脸、妈妈破坏亲子关系、妈妈在家当坏人的历史遗留元凶了。
我越想越气,当场就决定要跟教授来一场雄辩,孟子的这些巨著还真是有利于大男子主义们给自己找到理论依据啊,我好想大声疾呼——妈妈们,大家注意了,千万别给你老公看到这破玩意啊!
![]()
但是鉴于前一次跟教授吵架没发挥好,我这一次决定先不冲动,深思熟虑一下,有理有据地跟他反驳。
然后我就静下心来琢磨了一下。
这一静心可不得了,我感觉越想越开悟,居然开始有点理解孟子了。
我觉得他主要是想搞“角色分离”,而且他自己对当爹的们就十分没有信心——爸爸如果把自己当上帝,当教练,当成说一不二地施令者,那么这样去管孩子还真是不如不管。
然而,维护好亲子关系才是教育的基石,这意思不就是说,在教育子女这一块,爸爸根本没本事当基石吗!
孟子也算是看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孩子一时的“言听计从”,而是人的培养,亲子关系自然就是人的培养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要不是在一个充满爱、平等、信任、理解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不能成为完整的人。
他的意思大概是让那些爸爸从“全能自恋型导师”转变为“成长辅助型家长”。
“君子不亲教子”也不是让爸爸当甩手掌柜,而是让他们好好跟会教育的人学学怎么教育孩子才能不破坏亲子关系,比如妈妈。

所以我现在反倒觉得应该让当爸爸的都来学一下这个。
连孟子都说了:你不会好好教育子女,堪比你失去了当爹的资格。
简直是警钟长鸣啊。 现在大部分妈妈都在肩挑教育子女的重任,破坏子母子关系的事几乎三天一小做,五天一大做。如果孟子穿越到现在,估计他写的“君子”要改成“孩他娘”了。 人家古人都知道,身为父母,如果把“教育者”这个角色看得太重,反而会腐蚀了父母这么伟大的身份。 当父母的,既不能完全不教,又不能瞎教,不能情绪失控地教,不能没有同理心地教。 比如你家娃作业写了几遍就是不对,这时候家长大概率要火大了,骂骂咧咧,唧唧歪歪,拍桌子瞪眼,又吼又叫。 这时候想想孟子那句话,你就会发现“不亲教”原来是战略性撤退。 你撤退,让孩子爹上;他不行的时候他撤退,换你上。谁情绪稳定谁接班,所以,这不是让爹不管,反而是让爹多管,否则妈妈一个人是没有战略的。 你可以把这理解为一种情绪外包——你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跟娃反目成仇了,这时候把后面的问题外包出去,既拯救了当下的崩溃,又让另一个人有了参与感——要崩大家一起崩。 
聪明的妈妈,不是事必躬亲的“全能教师”,而是懂得整合资源的“教育项目管理者”。
“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教”则需要汲取孟子的智慧了——当直接的知识传授会严重损害亲子关系时,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改变策略,寻求合作,保护住那份比单一知识点更重要的“爱”与“连接”。
哎呀,我现在真是强得可怕。
你看,短短几天,我已经从“炸毛怪”成长成为一个懂得深思熟虑、善于化敌为友的“哲学怪”了。就连这么大男子主义的理论,到了我这儿也能为我所用,让它转型成为教育男性如何当好爹的理论性工具。
各位妈妈,拿走不谢。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