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谁人不爱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为苏轼作传的时候,越写越开心道,“写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他曾是京城中最耀眼的少年。
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中波折最多的名士。
苏轼这一生,颠沛长于安稳,风雨多于晴日。
世人爱苏轼,因他总能在困顿中活出诗意。
就像一朵从石缝里开出的花,尽管饱经摧折,依旧笑对人生!
![]()
01.在人间烟火中温暖身心
苏轼是个有名的吃货。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至黄州。
因俸禄停发,吃饭成了问题。
有一天他逛市集,突然发现老百姓不喜欢吃猪肉,当地的猪肉“价贱如泥土”。
于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遂研制出慢火炖煮的东坡肉,,并写下《猪肉颂》记录烹饪心得——“火候足时他自美”。
![]()
1094年,他又被贬惠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
古时候是瘴疠之地,生活更加艰难。
他却发现了荔枝的美味,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晚年,又被贬至海南儋州,在这里他又解锁了“烤生蚝”的美味吃法,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
意思是叮嘱儿子保密,怕北方人知道都跑到南方抢生蚝吃。
![]()
苏轼走到哪吃到哪,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他面度困顿人生的态度使然。
食物成为他化解烦恼的工具
无论身处何地,他总能从一餐一饭中找到生活的趣味。
他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化作了人间烟火的温度。
这种在美食中自得其乐的本事,让他在任何境遇下都不失快乐
![]()
02.在天地山水间感悟生命
假如要与一位古人同游,很多人会选择苏轼。
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山中游玩,他感慨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泛舟江上,他欣喜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钟情西湖,称赞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然,他最爱的还是去赤壁怀古,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追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即便在最失意的时候,他依然能为自然之美沉醉,写下“岭南万户皆春色”“海南万里真吾乡。”
别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在他笔下却别具风情。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他心灵的慰藉。
他的行囊里总是装着两件宝物:一壶酒,一支笔。
酒至微醺,挥毫写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兴之所至,落笔即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他眼中,长江不只是江水,是"大江东去"的千古咏叹;明月不只是月光,是"明月几时有"的永恒追问。
美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境。
当我们在山水间放下执念,与清风共舞,与明月对酌,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能化作永恒的诗篇。
苏轼用他的一生证明,真正的逍遥游,从来都是在心中。
![]()
03.在书香墨韵里安顿灵魂
苏轼曾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他写给一位友人的临别诗。
1061年,苏轼任凤翔判官时,认识了一个朋友叫董传。
董传的家境非常贫穷,一身粗布大衫,头发就用绳子简单地捆绑。
但是董传从小就爱读书,饱读诗书让他看起来气宇非凡,举手投足间风度翩翩。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一个经常在书海中徜徉的人,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世界、洞见真相。
![]()
也正是因为爱读书苏轼在后来的宦海沉浮中,始终做到波澜不惊,才活出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洒脱。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囚于黄州。
命运难测之际,他把时间消磨在了读书、写作、绘画上来。
每天,他挑灯夜读,必至三更。
书籍让他从惶然与孤寂里挣脱出来
在几乎无人交流的环境中,他与古代圣贤的对话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
晚年时期,他最重要的学术工作就是修订完成了对《易经》《论语》《尚书》的注解。
流亡路上,他把所有行李都舍弃了,唯独带着陶渊明和柳宗元的诗集。
在陶渊明身上,他找到了归隐田园的共鸣;在柳宗元身上,他看到了不忘著述的坚韧。
读书已不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是成为一种生命本身的状态。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在书籍的海洋里,他找到了心灵的净土。
![]()
04.在知己陪伴中体会幸福
苏轼的一生,幸得良师知己相伴。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一个是父亲苏辙,另一个无疑是欧阳修。
欧阳修对苏轼非常欣赏,认为苏轼必将取代自己成为文坛领袖,称赞“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
苏轼有个弟弟苏辙,一生为了拯救哥哥而努力,最终当上了宰相。
乌台诗案中,苏轼担心自己没几天好活了,写下遗书"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这份兄弟情谊胜似黄金。
![]()
苏轼的爱情也令人动容
第一任妻子王弗,是他的知音,也是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她聪慧谦谨,是苏轼亦妻亦友的“贤内助”与“诤友”。
然而天妒良缘,王弗年仅二十七岁便病逝。
多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梦见了王弗,醒来后悲从中来,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她不像姐姐那样充满才智却以温柔、坚韧和包容,在苏轼最动荡、最艰难的岁月里,撑起了一个安稳的家。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写道:“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后来的侍妾王朝云,更是懂他
一句"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的玩笑道尽相知。
除此之外,苏轼还有黄庭坚、秦观等一大批苏门学士,以及佛印等各地的友人相伴
这些真挚的情谊,温暖了他颠沛流离的岁月。
![]()
结语:
苏轼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用美食治愈了自己,用山水宽慰自己,
用诗书丰富自己,用真情温暖自己。
和如此有趣的灵魂相遇,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天大幸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