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中印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印度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戒备心理并未消减。十月中旬,印度与缅甸之间因所谓“中国在缅甸大科科岛建造军事设施”的传闻引发外交风波,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印度对华战略疑虑的深度与广度。
据多家媒体报道,在印缅第二次年度防务对话期间,印度国防部副部长拉杰什·库马尔·辛格就大科科岛问题与缅方展开激烈讨论。印方坚持认为,这个距离印度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不足100海里的岛屿上,正在出现中国的军事存在。尽管缅甸方面反复澄清岛上仅有本国安全部队驻扎,所谓的“中国军队”实为中国企业的基建施工团队,甚至罕见地允许印度飞机飞越该岛上空进行航拍核查,但印度仍对调查结果表示不满。
![]()
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航拍未发现任何可疑军事设施的情况下,印度国防部长仍进一步提出要求印度海军人员登岛实地检查。这一近乎侵犯主权的提议自然遭到缅军训练总长觉哥提克少将的拒绝。印度方面对此辩称,该岛近年新建的2300米跑道、两个新机库、堤道和宿舍楼等设施,都可能被中国用于“监视印度军事活动”。印度前海军司令阿伦·普拉卡什上将甚至警告说,中国若在该岛设立观测设施,将能监视部署核潜艇的兰比利海军基地和进行导弹测试的试验基地。
这一争端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印度对中国在其周边地区任何活动都保持高度警惕的典型例证。回顾2022年,中国“远望5号”科考船停靠斯里兰卡时,印度同样作出强烈反应,公开指责中国使用“间谍船”收集印度军事情报。这种过度反应模式表明,印度对华认知已被深深的战略疑虑所主导。
![]()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印度将印度洋视为自家“后院”,对中国在这一区域的任何存在都如芒在背。大科科岛位于孟加拉湾与安达曼海之间的战略要冲,印度担心该岛可能成为中国监视印度东海岸军事活动的“前哨站”。这种担忧虽然从印度安全视角看似合理,但却缺乏确凿证据支撑。历史上,中国从未在别国领土上建立针对第三方的军事设施,印度方面的指控更多是基于臆测而非事实。
![]()
深入分析可见,印度对华疑虑的根源复杂多元。一方面,中印边界问题悬而未决,双方曾于2020年在加勒万河谷发生致命冲突,这一创伤尚未完全愈合。另一方面,印度将中国视为其大国崛起道路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两国在地区影响力、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明显。加之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有意拉拢印度制衡中国,这种外部环境进一步加深了印度的对华猜忌。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这些紧张因素,中印关系近期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两国已恢复直航航班,民间交流逐步回暖。有分析认为,人员往来的增加有助于缓解两国间的误解与偏见。然而,正如政治学者约翰·卡拉布勒斯所言:“中印航班或能恢复,但信任不会轻易建立。”这一判断切中要害——战略互信的建立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单靠民间交流难以根本扭转战略层面的互不信任。
![]()
当前,印度对华政策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一方面希望维持边境稳定、发展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又在安全领域对中国采取全面防范姿态。这种二元对立的态度使得中印关系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很可能继续对中国在其周边国家的正常经济活动与基建合作保持警惕,甚至过度解读。
![]()
对于缅甸这样的第三方国家而言,陷入中印之间的战略猜疑游戏无疑是一种外交考验。缅甸需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平衡大国关系之间谨慎行走。一方面,缅甸有权自主决定与中国的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印度的安全关切,避免过度刺激这个西部邻邦。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更多沟通渠道和危机管控机制。双方应考虑设立专门的海上事务对话机制,就印度洋地区的活动保持沟通,避免因误判引发不必要的摩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