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14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上,20多名高校人员因买卖论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被通报批评,涉及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取消。学术造假背后,总有着论文代写代发灰色中介的暗影。
为揭开论文中介机构的运转秘密,红星新闻记者耗时月余,卧底进入两家论文中介机构。
卧底期间记者发现,两家论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所谓的“独家发刊资源”,即论文机构自称会与某些期刊杂志社合作,建立内部投递论文渠道,为客户论文的发表录用开绿灯,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
一家机构提供的内部资料显示,机构为帮客户刊发论文,能为客户凭空开具会议邀请函、参会证明等文件。这家机构负责人称,公司去年累计为客户运作发表论文13万篇,年收入超8000万元。
红星新闻记者卧底揭露的论文代写代发灰色产业链,不仅暴露了学术不端的猖獗,更折射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亟待改革的深层困境。
这根灰色链条的一端,连着评职称、毕业、申请项目的刚性需求。教师、医生、研究生等群体在现行评价体系下面临着“不发表就淘汰”的生存压力。当学术成果与职业发展、经济收入直接挂钩,而正规发表渠道又存在周期长、门槛高等现实困难时,部分人便选择走捷径。中介机构精准地抓住了这一需求,形成了从获客、代写、代发到伪造证明的完整服务体系。
链条的另一端,则连着某些期刊杂志社的“合作”默契,中介机构宣称拥有“独家发刊资源”,其内部资料中登记着上百个“合作期刊”名录,甚至声称某些期刊“非关系稿不会被录用”。这种说法虽遭相关单位否认,但中介机构能够长期大规模运作,且能提供加盖公章的会议证明等服务,不禁让人对学术期刊的审稿机制和职业操守产生质疑。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条灰色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运营模式,从医院“刷楼”地推,到通过泄露的医护人员信息精准营销;从明码标价的“报价表”,到根据客户身份随意加价的销售策略;从伪造论文录用通知,到制作虚假参会证明,每个环节都显示出这一“产业”的成熟与猖獗。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学术生态,更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危害,依靠代写代发论文获得的职称和职位,意味着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在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这种不匹配可能直接危及教学质量和患者安全。当投机取巧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挫伤踏实研究者的积极性。
整治这一乱象需要多方合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论文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惩处机制。学术期刊和出版单位需要加强自律,严格审稿流程,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推进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打破“唯论文”倾向,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
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当一个国家的知识生产链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腐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会面临基础性危机。八千万元的年收入背后,是无数个被异化的学术梦想和被动摇的创新根基。唯有正本清源,重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才能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真实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