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南京雨花台挖出三具遗骸,棺内血迹斑斑的指甲抓痕,其中一位的主人,便是一代特工之王。
他曾凭一本字典挽救几十万红军性命,又化身面包师在敌占区屡建奇功,然而,这位功绩如虹的传奇英雄,他的功绩有多么辉煌,他的牺牲就有多么惨烈。
他究竟是谁?究竟是怎样的信仰,让他至死不屈?
![]()
恶毒的计划
1951年6月,南京雨花台的宝林寺后山坡,气氛凝重,在一名被捕特务任宗炳的指认下,尘封了近三年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有的说法是,人们挖出了一口巨大的木箱,打开后,三具遗骸以一种极为怪异的坐姿紧紧相拥,手腕甚至还紧扣在一起,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互相支撑。
![]()
而另一个更让人不寒而栗的版本则描述,挖出的是三口独立的薄皮棺材,当棺盖被撬开,里面的白骨早已散乱,但棺材内壁上,却布满了清晰的、带着血迹的指甲抓痕。
两种描述,都指向了一种凡人无法想象的酷刑——活埋,法医鉴定,他们是在密闭空间内窒息而亡,死前经历了剧烈的挣扎。
这具遗骸,竟是我党“一代特工之王”卢志英的,是怎样的信仰,支撑他走到了这悲壮的终点?
![]()
故事要从1934年那个肃杀的秋天说起,当时,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在德国军事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的策划下,于江西庐山制定了一个旨在彻底碾碎中央红军的恶毒计划——“铁桶计划”。
这个计划有多恐怖?它要在红军周围构建起一道长达150公里,由碉堡、铁丝网和重炮组成的钢铁封锁线,然后像一个巨大的碾盘一样,逐步收缩,把红军活活挤死在里面。
![]()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不动声色地坐在了庐山绝密的军事会议室里。
他叫卢育生,公开身份是粤军将领莫雄的高级参谋,但他的真实姓名是卢志英,我党安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枚“钉子”……
![]()
小字典里的大乾坤
卢志英精通德语、日语、粤语和上海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身书香门第,气质儒雅。
在场的国民党高官,没人能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就是那个让他们头疼不已,名列“黑名单第一号”的神秘人物。
![]()
会议上,卢志英没有做任何笔记,只是静静地听着,他将整个庞大、复杂、精确到每一个火力点部署的“铁桶计划”,硬生生地刻进了自己的脑子里。
会议一结束,他立刻回到住处,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将这份关系着几十万红军生死的计划,一字不差地默写了出来。
现在,新的难题来了,如何把这份情报送出去?
![]()
卢志英拿出了四本平平无奇的《学生字典》,用特制的密写药水,将百万大军的调动部署,全部浓缩进了这四本字典的书页夹层里。
负责递送这四本字典的交通员,名叫项与年,为了安全穿越层层封锁线,这个硬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找来一块石头,硬生生敲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
![]()
瞬间,项与年从一个精干的交通员,变成了一个满脸是血、没人会多看一眼的乞丐,花了三天三夜,他终于将这份情报送到了瑞金,交到了周总理的手中。
正是这四本字典,为即将陷入绝境的中央红军,打开了战略转移的最后一个窗口,仅仅两周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始突围,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卢志英的战场又转移到了如今的魔都上海……
![]()
开上面包店了
在这里,他化名周育生,摇身一变成了一家面包厂的老板,这家“沪丰面包厂”的选址极有讲究,就开在臭名昭著的提篮桥监狱斜对面。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谁能想到,一个每天飘出诱人香气的面包厂,会是一个顶级的红色情报站?
![]()
卢志英将情报战的硝烟,巧妙地融入了上海滩的烟火气之中,他不再是那个出入军事会议的儒雅参谋,而是一个八面玲珑的商人。
凭借擅拉二胡之专长,卢志英结识了日本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保岛亦钟情音乐,精于弹奏古筝,二人因乐结缘。
![]()
一场场“中日琴弦演艺共赏会”,成了比任何武器都更具穿透力的心理战,在悠扬的乐声中,保岛把他引为“知音”,重要的情报也随之流淌出来。
面包厂的工人们,大多是地下党员,他们每天推着面包车进出日军控制区,车上装的是新鲜出炉的面包,脑子里记下的,却是日军的番号、装备和调动情况。
![]()
除此之外,卢志英还利用面包厂做掩护,为新四军采购了大量的药品和枪械,紧缺的药品被巧妙地藏在面粉袋里,枪支则被拆分成零件,藏在特制的大面包箱底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日根据地。
面包,既喂养了饥饿的难民,更武装了抗日的战士,这段伪装生涯的最高潮,发生在日本投降后。
![]()
从牢房到棺木
当卢志英向他的“知音”保岛坦白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时,这位日本司令官愣了半天,最终长叹一声:“我服了。”
出于对这位对手的敬佩,他主动交出了整整60车军用物资,然而,胜利在望之时,危险却悄然而至。
![]()
1947年,因叛徒张莲舫的出卖,卢志英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门口被捕,敌人欣喜若狂,立刻开出高官厚禄诱降,许诺只要他点头,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的位置就是他的。
卢志英对此嗤之以鼻,恼羞成怒的敌人对他用尽了酷刑,他的脚骨被一寸寸打碎,肾脏严重受损,小便都是带血的,但敌人没有从他口中得到一个字。
眼看硬的不行,特务们抓来了卢志英的家人,关于狱中对峙,流传着两个版本的记述。
![]()
一个版本说,为了向敌人表明自己的决心,卢志英当着妻儿的面,拿起一根竹签,狠狠刺入儿子的指尖,决绝地断了敌人的念想。
另一个版本则充满了温情,说他在狱中,戴着沉重的手铐,一笔一划地教儿子识字、算术和英语,他告诉儿子,要挺起胸膛做人。
![]()
无论是哪个版本,都说明了他将信仰置于个人情感之上,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敌人和儿子诠释了何谓“忠贞”。
在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时,卢志英托人将一件皮大衣转交给妻子,张育民拿到大衣后,在夹层里发现了一首诗:“胜利在望,死而无怨。”
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诀别,充满了革命者的坦然与乐观。
![]()
1948年,南京雨花台,敌人对他执行了秘密处决,他们用沾有氯仿的毛巾将他捂晕,误以为他已经死亡后,草草将他装入一口薄皮棺材,就地活埋。
当麻醉失效后,卢志英在黑暗、密闭的棺材中苏醒过来,他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去挣扎、去抗争,用手指在棺材内壁上抓挠,留下了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
棺木,本是敌人为他打造的坟墓,却最终成为了他信仰的丰碑。
结语
从承载着红军命运的字典,到烘烤在刀尖上的面包,再到终结生命的棺木,它们见证了智慧如何挽救危局,伪装如何克敌制胜,以及信仰如何超越生死。
为了这份信仰,他付出了太多,长征途中,为了不让次子的哭声暴露部队位置,他曾亲手将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挂在酸枣树上,引开敌人。
![]()
当他返回时,孩子早已没了气息,但卢志英却说,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牺牲我们一个,值得。
令人欣慰的是,他那在狱中被父亲教导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核物理专家,还写下了《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一书。
卢志英用生命守护的未来,终由后辈亲手建设,他的故事并未终结于雨花台的地下,而是化作了永恒的精神,被永远铭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信仰照亮新征程”⑳ | 谍战奇兵卢志英:只为“天下孩子能过好日子”——扬子晚报
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丨谍海奇兵卢志英:潜伏半生,指针停摆,信仰永不停歇——中国江苏网
冷静谨慎的红色特工们,只能将爱藏在文字里——CCTV国家记忆
卢志英:长留肝胆照青史——海报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